民國68年11月23日經過三位上將在台北南港聯勤202廠靶場試射後討論,繼續研發的2種型式68式步槍,一是槍管較長的68式狙擊槍(即「代用機槍」,也可加裝2.75倍瞄準鏡),另一則稱68乙式步槍。除槍管、節套、腳架和瓦斯缸管外,其餘零組件都是塑膠材質。兩者都採用透明塑膠彈匣。

 

透視台灣防禦風雲叢書7311-六八式步槍-5.jpg

68式步槍研製過程中流出的消息極少,外界只能捕風捉影。這張刊載於民國73年11月出版「風雲叢書透視台灣防禦」的68式步槍線條圖。繪圖者顯然沒有見過實槍,而是憑聽聞將AUG步槍的板機護弓縮小,再加上套筒刺刀而已。

 

郝總司令親自帶槍交辦,陸軍總部立即於68年11月29日發文訓令步訓部於12月25日前完成戰術鑑定實驗,目的為測試兩種68式步槍是否達到戰術需求(並改進之前實驗原廠AUG步槍時發現之缺點);以及「將來能否取代步兵班之57甲式步槍,成為班用機槍。」

實驗方式依射擊習會規定進行:

1. 68式代用機槍與57甲式步槍比較。

  a.兩種槍枝在距離目標200-500公尺內,每百公尺以2-3發及3-5發點放。

  b. 距離600-800公尺,每百公尺以68式代用機槍加裝2.75倍瞄準鏡每百公尺以2-3發及3-5發點放。

文章標籤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國造槍械列傳林佐乙全防民89-68式2.jpg

國造68式步槍(圖片來源 : 國造槍械列傳/林佐乙撰,全球防衛雜誌,民89。)

 

民國67(1978)9月聯勤總司令王多年上將訪問奧地利,參觀奧地利軍械名廠史泰爾(STEYR)公司,對該公司的5.56公厘AUG突擊步槍印象深刻。AUGSTEYR當時最新產品,正亟欲開拓市場,對王總司令到訪十分積極,王多年也對AUG步槍很有好感,返國後建議國防部可考慮採用。

 

王多年訪奧地利.jpg

67年聯勤總司令王多年訪問奧地利,對史泰爾公司的AUG步槍留下極佳印象。(圖片來源 :聯勤的故事,聯勤司令部,民92。)

 

那時聯勤205廠的國造65式步槍正式量產不久(建新44號案),陸續換裝美造M1/M2卡賓槍,並將成為國軍下一代制式步槍。但65式初期產品缺點不少,部隊反應不佳,因此聯勤也希望參考AUG步槍優點以改良65式步槍。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營部組

回東莒主要就是想再看看當年的營區,每次在島上東轉西轉總是又轉回猛沃營部與營部連。

是我當年有多英勇?還是有多少豐功偉績? 退伍30多年還念念不忘?

通通沒有,字醜業務爛、體能差愛摸魚,大錯偶犯小錯不斷,號稱全師最爛營參一。

「不用心」 天天鬼混等退伍,業務總是壓到最後期限才勉強亂砍交差。

誰知退伍之後才發現那20個月對自己影響有多大,那個荒涼的小島竟然永遠忘不了。

 

6908營部組-6.jpg

營部組合照.jpg

6908營部組-4.jpg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車轍戰備道

車轍道是金馬各外島最大的特色之一,大約正好一輛兩噸半通行的寬度。當年東莒全島都是車轍道,我退伍前不久,部隊配合行政院孫運璿院長宣示推動的「十二大建設」,改善城鄉交通建設,將大坪村到懷古亭的車轍道加鋪水泥。

68據點前車轍道.jpg

如今東莒主要道路都已是水泥路面,相較以前不但拓寬而且可以兩車對駛,路線也截彎取直。上圖是68據點前一小段當年的車轍道,因為新路線截彎取直,成為廢棄路段意外保留下來,但是今年回去時已找不到了。

東指部往119高地戰備道.jpg

這段車轍道更可惜,明明是在人跡罕至的119高地,留下幾十年來的原貌就好,硬是花大錢剷掉重建。

 

水泥庫房

水泥庫房.jpg

位在70據點附近的水泥庫房,不稀奇,卻有我許多回憶。草越長越長,今年回去幾乎錯過,來回幾次才找到。這樣也好,沒人看到就沒人想去拆掉。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64據點

(本篇多張照片來自「60部落」,謹此致謝!)

 

失蹤事件案發地。

相較於東莒絕大多數廢棄的營區據點,不是拆除就是湮沒於荒煙蔓草,64據點因為緊鄰閩東建築聚落的大埔村,據點佔地開闊又有多個槍砲碉堡陣地,前幾年經過整修後,與大埔村連成東莒重點風景區。

64據點入口-1.jpg

民國101年與軍友回來時,正好看到64大興土木,據說整修後要外包當成民宿,但目前是東莒社區發展協會在使用與維護。整修後的64煥然一新,新到讓我無言以對。

64據點-1.jpg

64據點交通壕.jpg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大坪村

東莒有三個自然村,福正、大埔兩個村早早就沒落,只剩幾戶人家,大部分的居民都集中到大坪村,做阿兵哥生意討生活。當年全島有兩千名左右的阿兵哥,離開營區據點都是到大坪村消費,放假日摩肩擦踵滿滿的草綠服。

從猛沃營過來大坪,進村口的第一家店就是當年的巧屋冰果室,巧屋是我們營部組最常窩的地方。當年似乎有個不成文的規矩或默契,雖然村中大大小小的冰果店、浴室、撞球場、小吃店有幾十家,但同單位或同連的人固定去的就是那幾家,我的薪餉絕大部分都花在巧屋與巧屋後面的佳佳浴室。民國90年第一次回去,巧屋已歇業,佳佳更是荒廢傾頹於草木中。

船老大巧屋.jpg

97年回去前在網路上隨意預定船老大民宿,到了才發現船老大竟然就是當年的巧屋改建,大門也同時掛著巧屋的招牌,從此每次回去必住船老大。

 

949福利站-1.jpg

949福利站,在有LST在猛沃大搶灘,或是南竿補給船到東莒那幾天,有福利品進貨大家瘋狂搶購外,大多數日子福利站的貨架都是空蕩蕩。949在大坪村的下街,建築造型像個司令台,據船老大的新哥說,下街那塊地原來是個平地操場,949福利站的確原來就是操場的司令台,大約民國50幾年60年前後,操場改建成兩排國民住宅,將大埔村的居民遷來大坪,司令台也就廢了改成福利站。

949福利站-2.jpg

106年949也拆了。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猛沃營部及營部連

當兵一年十個半月,扣掉新訓中心、基隆韋昌嶺等船,加上退伍日沒船回台灣,多當6天兵,我在東莒整整20個月。這20個月再扣掉兵器連新兵銜接訓練一個月,衛生排約兩週,其餘18個月零幾天都在營部組。算這個帳其實頗無聊,但這幾年與諸多軍友話當年,意外發現像我這樣從下部隊到退伍,竟然能在同一個營區、同一個職務、甚至睡在同一張床連續一年半的,在步兵單位還真是少數。

因為記憶深刻,每次回東莒第一個探訪與停留最久的,當然是猛沃營營部與營部連。

我退伍後兩個月,東莒猛沃營在民國71年3月由花蓮來的249師步二營接防,此後30多年歷經陸鵬案、陸精四號案、精實案等多次改編,上級單位番號從249師、莒光指揮部、步兵194旅,再改回莒光指揮部,猛沃的步二營始終原地未變。所以每當我與東莒鄉親說起我是猛沃營時,他們總是說 : 那是二營。    

不對不對,我是一營。你們都忘了,30多年前猛沃營是210師步一營。

 民國88年精實案後猛沃營減編為基幹營,只剩少數幹部,90年第一次回去,營區還是194旅步二營的營部所在,想要進去,被揹著紅色值星帶的值星官拒絕,不能照相也沒帶相機,所以沒留下照片。

96年再回去,步二營已經裁編,營部與營部連都無駐軍。

營部入口.jpg

先前幾年因為還當庫房用,營區維護的還不錯,後來兵越來越少,庫房清空後也沒有兵力維護,草木很快就蓋滿車道。今年回去,到了營部門口竟然無路可走。

營部廣場(一).jpg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民國711月底退伍離開東莒,到今天超過35年。馬祖在82年解除戰地政務管制後也開放觀光,或許是近鄉情怯,常常出現在夢中的東莒,卻不曾回去。

 

民國907月吧?因公到南竿出差,臨時決定趁著中間有個週日空檔,買了去東莒的船票,匆匆一日來回,幾個小時走了一遭。因為臨時起意,也沒帶相機留下任何影像,心情卻如翻江倒海。

 

又過了幾年,網路上看了許多金門軍友返金找家的文章,終於下定決心一定要回東莒看看。967月帶著11歲的兒子,尋找,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96年、97年、98年、99年、101年、102年,104年已訂了機票,因家中有事未成行,今年(106)說甚麼也要再回去。

 

10年回去了7次,照了上千張相片,這10年東莒變化不少,每次回去看到原來熟悉的景物一個個消失,總是想還要再回來嗎?然而總是忍不住又來了。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從小就聽無所不在的謠指部眼線說過,當年美軍打越戰十分豪氣,打壞的武器裝備懶得修,就以1元美金1件的象徵性價錢賣給我們,而勤儉建軍的國軍如獲至寶,大批大批收下後修理拼湊,撥交部隊使用。

 

小時候也不只一次看到長長一列貨運火車,上面載滿漆有白色五角美軍軍徽的吉普車、兩噸半,數量多到數不清但都破破爛爛,沿著國父紀念館前仁愛路人行道的台鐵三張犁支線,緩緩駛入如今已是信義計畫區的聯勤四四兵工廠。

 

其實這些美軍裝備並非都是送我們,其中部分是美軍付錢委託我們修理,修好要交還老美,這是所謂的「協修案」;而接收美軍超量或戰損軍品則是代號「勤業案」,修好我們留著自己用。

 

中國陸軍畫刊5912協修美軍車輛-a.jpg

不管協修案還是勤業案,送來台灣修理的越南美軍車輛大多戰損嚴重,彈痕累累血跡斑斑,也常發現夾雜許多美國大兵千奇百怪的個人物品。(圖片來源 :中國陸軍畫刊,民59年12月。 )

 

「勤業案」與「協修案」,因為來源都是美軍戰損或報廢軍品,執行時間也重疊,常常被混為一談,我在收集資料時也發現其中許多問題尚待釐清。例如兩案誰先誰後?網路上查到的資料都說「勤業案」在先,民國54(1965)年就開始了,之後因為老美發現我們拼裝整修報廢軍品的本事很好,所以才與我們簽約,協修越南美軍戰損軍品。曾任兵工署長的董萍將軍回憶,也說54年我國與美軍先簽訂「勤業計畫」,由臺灣派員赴越向美軍學習武器裝備修復技術,並採購戰損武器回臺,修復後供國軍使用。

文章標籤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img241.jpg

最近在拍賣網站買到一本「光武部隊袍澤通訊錄」,「光武」是我服役時陸軍步兵第210師的代號,效法東漢「光武中興」之意,可能是民國48年左右開始使用。

第210師前身為抗戰末期的青年軍第208師,民國34年4月於江西黎川成立,尚未編練完成抗戰即已勝利;戡亂初期主要在北平擔任第二期青年軍招募訓練,只擔負有限度的地方綏靖與交通線維護,後擴編為第87軍納入戰鬥序列,37年12月駐守河北塘沽,抵擋3倍數量的共軍,堅守36天;38年12月退至浙江舟山群島登步島,遭共軍攻擊僅存登步島一隅,後與友軍協同反攻,共創「登步大捷」,但因陣地失守在先,反攻又得友軍之力,所以不賞不罰;民國47年金門823砲戰期間為金南師。

來台灣後歷經多次改編,先後有過第221師、第208師、第10師、第38師及第210師等番號。

民國78年7月「陸精六號案」,第210師併編入「花東防衛司令部」,但師番號平時保留戰時恢復,原所屬各旅、營、連繼續使用原來軍旗、印信,沒有換發,也仍以「光武」為代號。88年1月「精實案承續210師的628旅於花蓮北埔改編為步兵128旅。95年3月「精進案」,128旅番號撤銷,光武部隊至此走入歷史。

img264-2.jpg

這本通訊錄是民國81年12月編印,只有43頁的小冊。依末頁編印說明,係依據80年8月光武部隊袍澤聯誼會邀請函名冊編列,依居住地區及姓名筆劃分排,共收錄524位我光武部隊的前輩。

img264-1.jpg

編印者主要署名為民國56年5月至59年7月擔任第10師師長的王興詩將軍。

王將軍接替苟雲森將軍任第10師師長,當時部隊在馬祖北竿,並分遣1個加強團駐白犬(東莒、西莒),1個加強連駐亮島。駐防期間除戰備工程外,還完成北竿塘岐國宅、橋仔禎祥國小、村公所、中山國中校舍,以及西犬國民住宅新建工程等重要地方建設。57 年12月「大義演習」王將軍率全師返台為蘭陽師,防區分佈宜蘭、花蓮;移防前獲馬防部年度裝備檢查師級第一名。58年11月「嘉禾案」將第10師改編為五營制輕裝步兵師。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