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圖書館中看到一本「五十六年陸海空軍將官暨中央單位陸軍校官俸級名冊」,是國防部視同密件的內部出版品,不知為何數十年後出現在公共圖書館書架上,可惜只有56年這一本,無法比較當時歷年將官員額的變化。不過民國56年是反攻大陸攻勢戰略末期(56年12月1日研擬反攻計畫的國光作業室縮編,61年7月20日裁撤併入國防部。),國軍編制龐大員額眾多,又在57年進行的嘉禾案三軍整編之前,所以56年的將官人數應該有相當的代表性。
書中逐一列出民國56年國軍現役中、少將人員姓名與人數,但沒有上將級。原因是中華民國官制中,比照「常任文官」職等的軍官,最高到中將三級,再上去的上將,則是比照「特任文官」,屬於不同制度,所以不在這本名冊中。
中將:
中將年功俸一級:陸軍88員、海軍8員、空軍15員,合計111員。
中將年功俸二級:陸軍6員、海軍4員、空軍2員,合計12員。
中將年功俸三級:陸軍9員、海軍2員、空軍2員,合計13員。
中將本俸一級:陸軍12員、海軍5員、空軍1員,合計18員。
中將本俸二級:陸軍8員、海軍2員、空軍2員,合計12員。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之前不知說過、寫過多少次,當兵最大的遺憾是沒能留下照片,僅有的一張又因搬家而不知去向。
萬萬沒想到,就在昨天!昨天!英明的老婆整理櫥櫃時,找到一批老照片,其中竟然有我十幾張當兵照片!老婆英明!英明!! 英英明!!!
老鳥記憶真是靠不住! 真是報應,也就在前天,與軍友們在湖口一家軍品店搜尋老東西,閒聊中發現陸軍619梯次的老闆,竟是與我同一師(第10師/210師),但早我十年,更難得的我們都在馬祖莒光服役,他在西莒我在東莒。老闆一口咬定當年在西莒辛苦構工的是「10吋砲」陣地,我說是8吋砲,兩人雞同鴨講沒有共識。離開時我還偷偷向軍友抱怨說:老鳥記憶靠不住!
報應!報應! 不尊重老鳥24小時內馬上現世報! 自己也記錯了,錯得更離譜!當兵不只一張照片,是十幾張,成功嶺兩張、埔頂新訓中心一張,東莒竟然有十二張!
老鳥記憶真是靠不住!東莒那十二張還是分三次照的,我只對最後一次有模糊印象,前面兩次竟然毫無記憶,還好當年自己在相片背面註記時間,不然如今想破頭也想不出何時留下這些照片。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
自從民國43年陸軍開始將在台灣整編完成的步兵師,逐一與長駐金門、馬祖外島的相對應單位換防以來,一直到民國73年的30年間,陸軍本、外島單位每兩年一次的輪調幾成定律。
這種除了大型火砲、車輛及地區裝備、彈葯當地留交外,依編制全員、全裝的大移防,其目的除了讓本外島部隊勞逸均等,還能讓官兵熟悉不同地區戰備任務,更重要的是在當時攻勢作戰的戰略指導下,移防是磨練大軍野戰的必要訓練。
大約在民國60年代中期之前,陸軍部隊不論是在本島外島,即使沒有飄洋過海,兩年之間也是經常在移動駐地。以金門為例,新到的步兵師常常先以師集中的型態擔任金防部總預備隊(南雄師)幾個月,熟悉戰地環境後,再全師移防到金東、金西或烈嶼守備,其中還有可能在防區內再次移防,而外島兩年時間屆滿前幾個月,又會調為南雄師,集中部隊整理裝備,整備回台灣;移防回台灣後,基地訓練、演習對抗、首都衛戌、山防海防等任務接連不斷,很少有機會能夠在同一駐地停留兩年再去外島。
民國60年之後,國際環境丕變,跨海反攻機會已難出現,67年12月美國卡特總統宣布將與中國大陸建交,台灣安全屏障的中美協防條約將於一年後失效。國軍戰略目標轉變為攻守一體且以守為重,陸軍實施崑崙案及陸精案,調整高級指揮機構與部隊結構以應變局。
崑崙案強化台灣防衛指揮能力,陸精案則將步兵師定位為守勢作戰主力,任務是分區防衛固守,裝甲部隊則是機動反擊來犯共軍。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之前分別寫過 壯志未酬的國造M16 http://andro0918.pixnet.net/blog/post/180109932-%E5%A3%AF%E5%BF%97%E6%9C%AA%E9%85%AC%E7%9A%84%E5%9C%8B%E9%80%A0m16
及 無緣的AR18 http://andro0918.pixnet.net/blog/post/179500113-%E7%84%A1%E7%B7%A3%E7%9A%84ar-18
兩篇關於國軍在民國50年代末期,對於下一代小口徑制式步槍選擇的概略經過,有興趣的可以看看,可以對本文的背景有較多瞭解。
-----------------------------------------------------------------------
民國55年初,經過高層將領多次討論研商,與各軍種、處署意見綜合,對國軍下一代制式步槍的選擇,多數偏向仿造美軍的M14步槍。當時美軍顧問團團長戚烈拉少將,也曾對國防部表明M14/M60為國軍未來10年最佳之輕兵器選擇;而由於美軍的M16換裝初期在越南戰場表現不佳,美軍顧問團陸軍組的顧問對M16評價甚低。
55年3、4月,聯勤兩次向國防部長蔣經國簡報自製步槍研析方案,蔣部長指示「以M14為宜」;會後參謀總長黎玉璽也同意聯勤總司令賴名湯的建議,製造M14步槍及M60機槍。5月9日,國防部正式核定籌製M14步槍。
但是一個月後,陸軍作戰發展司令部又發函聯勤兵工署,建議將自製步槍改為M16。9月,國防部令聯勤總部就美造M1、M14、M16及日造64式等各型步槍進行比較研究。聯勤從戰術、補給、製造三方面分析,結論仍是M14較優。
民國55年10月,國防部長蔣經國在部務會報中裁示,聯勤正式簽報生產M14;同月國防部也上「大簽」給蔣中正總統,總統批示同意製造M14步槍及M60機槍,全案就此確定。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