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計畫--陸軍現代化的第一步
「前瞻計畫」是中華民國政府撤退來台灣,陸軍部隊經過初期的混亂與整編,大致恢復元氣後,由國防部俞大維部長策劃,在美軍顧問的協助及指導下,從「一次世界大戰的型態,轉變為二次大戰(及韓戰)美軍的型態」,提升火力、機動力與核子戰場生存力,所改編的步兵部隊,為過渡時期編制,目標是繼續向現代化陸軍轉型,故稱「前瞻(Forward Look)」。
前瞻計畫分師、軍及軍團三個層級,而以步兵師整編為核心。從民國47年1月到50年6月,以19師為試驗部隊,三年半之間共完成15個前瞻師(番號依序為第17、19、26、27、32、33、34、41、58、68、69、81、84、92、93各師),以及5個軍部、2個軍團部的改編。另外6個未經改編的步兵師(第9、10、46、49、51、57各師),則從50年7月開始,參照前瞻計畫編裝精神,以邁進計畫為代號,由第9師為試驗部隊,陸續改編為輕裝師。
本文於民國102年9月發表於「突擊」月刊(已停刊)99期,這幾年又陸續蒐集資料、檔案、照片修正補充,重新編排後再次刊登,期待網友多多指教 !
關鍵人物--國防部長俞大維
要談前瞻計畫,必須從俞大維部長說起。
民國43年9月20日,俞大維接任國防部長,此後直到54年1月14日卸職,是中華民國在任最久的國防部長。10年3個月的時間中,在美援的幫助下,主持建軍備戰大計,使國軍脫胎換骨,成為東亞勁旅。
俞大維出身浙江紹興望族,生於清光緒22年(1897年),為清末名臣曾國藩之外曾孫,是天才型的人物。民國7年22歲時留學美國哈佛大學哲學系研修數學,僅3年就取得碩士與哲學博士學位,隨獲哈佛大學獎學金資助,至德國柏林大學深造,專攻數理邏輯與哲學。留德期間興趣逐漸轉向彈道研究,成為國際知名彈道學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