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到了,應景寫篇佳節前線勞軍。

 

 東莒是外島的外島,天高皇帝遠,日子比起在司令官眼皮底下的南竿、北竿好過多了。同樣的,有一好就沒兩好,島小又遠。許多好事也沒我們的份,就像這篇要寫的勞軍。

 看過的勞軍團的形式有三種,但是都沒有鄧麗君,鄧麗君只去了金門。

 第一種是小型康樂隊,通常由軍人之友社組成,人數約67人甚至更少,樂師、歌手加主持人,樂器只有鼓、鍵盤、吉他。完全不具知名度的兩三個歌手輪流上,沒有佈景、道具。

      第二種是軍中藝工隊,人最多,傢伙也最多。每次最少都有3040人,全套節目,內容多樣、服裝道具齊全。偶然也會有已成名的明星,因入伍服役而到藝工隊,我見過當時因唱民歌小有名氣的黃仲崑,隨著陸戰隊藝工隊來東莒表演(與黃同時來的應該還有胡瓜與陽帆,不過當時也在當兵尚未出道,沒人認識)。

第三種則是當年三家電視台的三節勞軍團,也是由軍友社統籌。這是最受歡迎的,因為有叫的出名字的影歌星,但真正大牌很少。

 為什麼很少?勞軍是三台每年的義務勞動,春節、中秋、端午,輪流到金、馬、澎等外島勞軍。澎湖是首選、金門其次,因為都有飛機往返,生活條件也比較好。馬祖最差,先從基隆搭船吐到翻,到了又要在短短幾天中在四鄉五島之間跑場巡迴演出(還是船),回台灣再次坐船吐到翻,是外島勞軍最痛苦的行程。所以大牌都不來。

其實勞軍團也真的辛苦,以莒光守備區來說,一般是早上從南竿出發,約兩個小時船程,不論先西莒後東莒,或是先東後西,即使還在暈船,上岸後立刻兩場表演,島上部隊分兩批來看。吃完中飯,過海到另一個島,又是兩場表演。如果不趕第二天早上回台灣的船,還可以休息過夜,不然又是兩個小時的船程回南竿。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 May 27 Tue 2008 15:59
  • 關餉

         一直想寫「關餉」的事,但是也一直找不到「軍人身分補給證」的圖片,沒圖沒真相,不能看圖說故事,就不好玩了。還好找到網友七期長官的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jw!pkXTgNKTREHDz0EZSWj6/archive?l=f&id=6)有補給證的相片,特別感謝同意借用。

        關餉

 

 

 

 

      關餉

 

   補給證有兩個用途,一是軍人身分證,另一就是內頁中的每月領餉的憑據--「餉條」。民國63年後,還有每月購買限額福利品的登記頁。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 May 21 Wed 2008 15:23
  • 馬幣

    「馬幣」是對「限馬祖地區通用」鈔票的俗稱,退伍時曾帶回兩張回來。因為最近看到一本連江縣政府出版的的「馬祖紙幣圖錄」,收錄馬祖地區自民國39年起至788月間,所發行加印「限馬祖地區通用」及「馬祖」字樣的鈔票,所以又找了出來。本文部分的圖片與說明資料就是引自該書,如有侵權請告知,即刻移除。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以治軍嚴格著稱的郝柏村,從民國67年起,擔任兩任4年的陸軍總司令,接下來又當了破紀錄的8年參謀總長。不論是非功過,他對陸軍的改變與影響,絕對占有重要地位。

    會想到寫郝柏村將軍,不是因為認識他,也不是上將總司令與小兵之間,有過什麼樣的奇妙機緣,甚至我在服役期間見都沒見過郝總司令。只是單純的想記下這位在我當兵的絕大部分期間,擔任陸軍總司令的將軍,如何讓我這個不知隔了多少級的基層士兵,也感受到郝大將的威力。

 

 

            

    退伍前兩個月,郝升任參謀總長,蔣仲苓接任陸軍總司令,所以退伍令上的署名也換成蔣仲苓。這讓我有點不爽,我可是在郝伯伯麾下當兵,吃過苦頭的人,蔣仲苓?您哪位啊?

 

    郝伯伯手訂的「教戰總則」,曾經要求全陸軍背誦默寫,升任參謀總長後,更要求三軍官兵一起背,還要寫心得。18條條文又多又拗口,大家背得唉唉叫,背不過的不准放假,所以大家恨死郝伯村。但是,我不用背,沒有那麼恨。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課目八:刺槍術之基本刺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由民間熱心人士以具體行動表達愛台灣的「兩光五號後備軍人教育召集」,於四月中旬在南部某地舉行。接獲召集令之後備軍人,於動員令發布後,自備各式裝備、服裝,準時向指定地點報到。


 


    完成報到之受召人員,換裝及裝備檢查後,隨即進行各項操課。由於服役期間訓練精實,退伍後仍不斷自我要求,故能於短短20小時內,完成10餘項操練課目,形成堅強戰力。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政治是政治課的簡稱。

 

 我們這梯是一般兵,各種教育程度都有,星期四莒光日不看華視播的莒光日課程,而是上政治。政治當然有政治課本,封面依稀記得是「新兵戰士政治讀本」,大小約64開,正好放入草綠上衣口袋,一人一本、結訓交回。內容是很基礎的思想教育,以國小畢業程度編寫,文字簡單白話,似乎還有注音。

 

我那時用的政治課本不知何時編印的,但看來是民國60年代中期的版本,因為並沒有對當時已漸成氣候的「黨外」有所批判,更沒有之後的「三合一敵人」。

 

新兵甲級國語政治課本-1.jpg

找不到當年的政治課本,卻意外在圖書館中發現這本「新兵甲級國語政治課本」,沒有註明出版年月,推測大約是民國45-48年間,也就是依梯次徵集役男入伍服義務役的初期。

新兵甲級國語政治課本-2A.jpg

那時有許多新兵不會聽說讀寫國語,要從注音符號教起。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新訓中心大家玩的都一樣,所以這一篇純粹是流水帳,自己留個記憶而已。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從小運動就是我的弱項,尤其是臂力,入伍前標準的伏地挺身做不到20個,體能是我當兵前最擔心的事。只是不知道,在三教九流、臥虎藏龍的一般兵梯次中,固然有少數比我差的,但是絕大多數都比我強得多。一般兵梯次有九週可以操體能,我在體能上吃了不少苦頭,當兵前不知天高地厚、自以為是的臭屁,至此土崩瓦解。


        因為沒有比較,不知道本連算不算操得凶,不過以我這種肉腳,還真難過。


3000公尺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前些時間在後備軍友版上偶然提到,如果依據編裝表,本人當兵時的編制武器是「40榴彈槍」。但是一直到退伍,都沒見過,甚至到今天都沒聽過陸軍曾經配發過此種武器。

          此言一出,臥虎藏龍的軍友立刻有反應。阿丸兄替我考證,應該是美軍編號M7940公釐口徑榴彈槍;60砲長說他在幹訓班受訓時,看過步校編印的「40榴彈槍」準則(砲長知道我的武器直徑小於他602公分時,應該很爽);M2-4.2排長也貼上M79的清楚相片,讓我知道「無緣的」長相。真是肛溫阿!

   

        

            這就是我從來沒見過的「編制武器」M79  40公釐榴彈槍。感謝M2-4.2排長提供相片。

  

        於是想起當年看到的一句話:「有什麼打什麼,打什麼有什麼」。說到這句繞口令的由來,要從我國民革命軍自黃埔建軍以來的艱苦奮鬥說起,眼淚不知不覺就流下來了。

 

        想我國軍建軍80幾年來,武器裝備一直是七拼八湊,新的買不到,舊的不能丟,因陋就簡、勤儉建軍。有錢人家是先規劃設想下一場戰爭要怎麼打,然後研發戰術,再依照戰術的需要,去研發、製造新的武器裝備,這叫做「打什麼有什麼」;我們是先看手邊有什麼可用,再去想仗要怎麼打,所以是「有什麼打什麼」。瞭解嗎?當然不瞭解,當年我也是想了很久才參透的。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