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到了,應景寫篇佳節前線勞軍。
東莒是外島的外島,天高皇帝遠,日子比起在司令官眼皮底下的南竿、北竿好過多了。同樣的,有一好就沒兩好,島小又遠。許多好事也沒我們的份,就像這篇要寫的勞軍。
看過的勞軍團的形式有三種,但是都沒有鄧麗君,鄧麗君只去了金門。
第一種是小型康樂隊,通常由軍人之友社組成,人數約6、7人甚至更少,樂師、歌手加主持人,樂器只有鼓、鍵盤、吉他。完全不具知名度的兩三個歌手輪流上,沒有佈景、道具。
第二種是軍中藝工隊,人最多,傢伙也最多。每次最少都有30、40人,全套節目,內容多樣、服裝道具齊全。偶然也會有已成名的明星,因入伍服役而到藝工隊,我見過當時因唱民歌小有名氣的黃仲崑,隨著陸戰隊藝工隊來東莒表演(與黃同時來的應該還有胡瓜與陽帆,不過當時也在當兵尚未出道,沒人認識)。
第三種則是當年三家電視台的三節勞軍團,也是由軍友社統籌。這是最受歡迎的,因為有叫的出名字的影歌星,但真正大牌很少。
為什麼很少?勞軍是三台每年的義務勞動,春節、中秋、端午,輪流到金、馬、澎等外島勞軍。澎湖是首選、金門其次,因為都有飛機往返,生活條件也比較好。馬祖最差,先從基隆搭船吐到翻,到了又要在短短幾天中在四鄉五島之間跑場巡迴演出(還是船),回台灣再次坐船吐到翻,是外島勞軍最痛苦的行程。所以大牌都不來。
其實勞軍團也真的辛苦,以莒光守備區來說,一般是早上從南竿出發,約兩個小時船程,不論先西莒後東莒,或是先東後西,即使還在暈船,上岸後立刻兩場表演,島上部隊分兩批來看。吃完中飯,過海到另一個島,又是兩場表演。如果不趕第二天早上回台灣的船,還可以休息過夜,不然又是兩個小時的船程回南竿。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一直想寫「關餉」的事,但是也一直找不到「軍人身分補給證」的圖片,沒圖沒真相,不能看圖說故事,就不好玩了。還好找到網友七期長官的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jw!pkXTgNKTREHDz0EZSWj6/archive?l=f&id=6)有補給證的相片,特別感謝同意借用。


補給證有兩個用途,一是軍人身分證,另一就是內頁中的每月領餉的憑據--「餉條」。民國63年後,還有每月購買限額福利品的登記頁。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以治軍嚴格著稱的郝柏村,從民國67年起,擔任兩任4年的陸軍總司令,接下來又當了破紀錄的8年參謀總長。不論是非功過,他對陸軍的改變與影響,絕對占有重要地位。
會想到寫郝柏村將軍,不是因為認識他,也不是上將總司令與小兵之間,有過什麼樣的奇妙機緣,甚至我在服役期間見都沒見過郝總司令。只是單純的想記下這位在我當兵的絕大部分期間,擔任陸軍總司令的將軍,如何讓我這個不知隔了多少級的基層士兵,也感受到郝大將的威力。

退伍前兩個月,郝升任參謀總長,蔣仲苓接任陸軍總司令,所以退伍令上的署名也換成蔣仲苓。這讓我有點不爽,我可是在郝伯伯麾下當兵,吃過苦頭的人,蔣仲苓?您哪位啊?
郝伯伯手訂的「教戰總則」,曾經要求全陸軍背誦默寫,升任參謀總長後,更要求三軍官兵一起背,還要寫心得。18條條文又多又拗口,大家背得唉唉叫,背不過的不准放假,所以大家恨死郝伯村。但是,我不用背,沒有那麼恨。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由民間熱心人士以具體行動表達愛台灣的「兩光五號後備軍人教育召集」,於四月中旬在南部某地舉行。接獲召集令之後備軍人,於動員令發布後,自備各式裝備、服裝,準時向指定地點報到。
完成報到之受召人員,換裝及裝備檢查後,隨即進行各項操課。由於服役期間訓練精實,退伍後仍不斷自我要求,故能於短短20小時內,完成10餘項操練課目,形成堅強戰力。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