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互換防區的部隊各就定位,但事情還沒結束,有許多交接爛帳仍然扯不清。我的210師兩年前(69年1月)也是從花蓮到馬祖莒光與249師交接,那次的帳還沒算清,雙方又再碰面,新仇加舊恨可不止一點點。更沒想到一年半後(72年8月)的「陸鵬三號」,雙方第三次交接防區,這次部隊動、番號不動,210師到莒光成了249師,249師回花蓮變成210師;還沒完,74年10月「陸鵬十號」,兩個師第四次交接,又換回原來的番號,這筆帳越算越糊塗,誰是誰都搞不清楚了。接下來部隊不再移防,改成兩個師的志願役軍官、士官兩年對調,於是也不知道這些爛帳該罵誰,怕一不小心就罵到自己。
一次本外島大移防,兩個師從師部到各連,各式各樣的移交清冊怕不只上千種,每種要油印或複寫6份以上,造冊時如何掩蓋問題,點交時怎樣讓對方蓋下會銜章,當中不知多少眉角。想到這個,慶幸當時自己已經退伍,不需要與249師的先遣人員鬥智;也不必當留交人員,大部隊都走了,剩下自己被威脅留在馬祖當不完的兵。
雙方爾虞我詐,衝突必不可免。第三梯次上船前,應該由馬防部的督導組實施內運檢查,但卻交由249師派員代勞,249師球員兼裁判,「造成雙方誤會與衝突,嚴重影響部隊和諧」。
249師手持防衛部尚方寶劍,不採抽查方式,而是大批人馬毫不客氣徹底翻找,查出一堆有料無帳或是超額攜帶軍品。被查出的違規軍品有63項、大大小小近700件。第三梯次中有支援營,光看項目名稱也猜得出是支援營所屬汽車、衛生、兵工這幾個連的私房家俬。彈匣、彈藥,或是藥品、針劑這種敏感軍品也就罷了,連超額的小鐵槌1枝、水壺2個、口罩3個、拋棄式塑膠針筒3支,都能清點出來。同一梯次的步五營兵器連則因連上水管是自費接通,不願無償移交249師接防單位,在上船前將水管割破3處,差點要送軍法處理。
其實當年大移防,每個部隊都是能帶走的儘量帶走,養的豬種的菜要吃光賣光。編制內或是規定攜行裝備固然不能少,沒有帳的、自己花錢的,更是不能便宜接防部隊。所以曾有接防部隊進駐後,晚上要點蠟燭,因為燈泡與燈座都是原部隊出錢裝的,當然要拆了帶走。
步五營參一回憶:
一天閑來無事,到二級廠串門子,軍械士對著滿桌的M16步槍零件若有所思的問我,要把多餘沒有帳的M16零件給249師嗎?
西莒田沃步五營二級廠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
在研擬陸軍接手前,警備總隊兵員已經因老士官屆齡退伍快速減少,為免台灣海防開天窗,義務役常備兵出現「警備兵」。與之前已有的「聯勤兵」相同,警備兵並不是役男抽籤時增加新的籤種,而是從陸軍「一般及第二特種兵」入伍的2年役期新兵中,視需求數量,排訂某一梯次新兵的為警備兵。警備兵梯次有優先權,以當年應入伍陸軍的役男中,具高中職畢業學歷者,依原抽籤號順序列冊,該梯次警備兵額滿後,才接著徵集陸軍梯次。
警備兵入伍訓練也在陸軍新訓中心,但梯次另外排序;海上警備隊的新兵則由海軍陸戰隊代訓。
(不過在民國67年有正式的「警備兵梯次」之前,已經有年輕役男撥入警備總隊,由各總隊實施新兵訓練與警備任務訓練。)
民國66年初總政治作戰部主任王昇視察警總哨所,圖中都是上了年紀的老士官,反映出當時警備總隊的成員結構。這張照片很有意思,排頭的老士官仍戴著陸軍軟式小帽,身上也還是草綠服,可能是剛從陸軍調過來,還沒有領到深藍軍服,其他人則是警總硬式小帽;第二、第三位衣領上沒有士官領章,右胸的兵籍名牌也歪歪的。不知道是不是王上將突然蒞臨,大家匆匆著裝集合。(圖片來源 : 勝利之光月刊,民66年2月。)
第一梯次警備兵於民國67年6月12日入伍(約相當陸軍1165梯),從此每月一個梯次,到了該年底已有約2500名義務役常備兵分發到各總隊及獨立大隊。隨著老士官越退越多,三、四年後基層士官兵已多是義務役。除警備總隊的海防橋隧單位之外,義務役警備兵也有分發到警總的其他單位,如警總本部或直屬各單位、職訓總隊的岩灣、東成、泰源、坪林、綠指部等地,還有縣市師、團管區與各海空港口檢查站。
除了從其他軍種轉調,早期警備總隊基層軍官主要來自警總幹訓班(入伍教育由陸軍官校代訓,之後回到警總幹訓班(青溪山莊)受訓,也有由步兵、憲兵、通信等兵科學校代訓)。民國64年入伍的預官25期已有醫科預官分發至警備總隊,而65年的預官26期,則可能是步科、政戰科預官首次分發警備總隊(目前已知在民國55年入伍的預官16期,已有預官分發到警總所屬其他單位,如機場安檢等。)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4) 人氣()
小時候住在彰化溪州鄉,就在西螺大橋的北端,大概小學四年級時曾經夥同幾個小朋友,瞞著父母偷偷走了一個多小時路,去西螺大橋橋下玩水。橋頭哨所有一個穿著深藍色制服的老兵執勤,手上拿著一種沒見過的衝鋒槍,老兵說拿這槍要小心,掉到地上很容易走火。長大後才知道老兵是警備部隊的老士官,那枝槍是司登式衝鋒槍。
仿英國Sten的國造司登式衝鋒槍,構造簡單造價便宜,基本上就是鐵管與鐵片沖壓銲接而成,也因為機械結構簡單,所以上膛後很容易走火。
警備總司令部在戒嚴時期負責台灣內部安全,職掌龐雜任務包山包海,其中的政治偵防與流氓管訓最為人熟知,也讓警總留下惡名;此外負責後備軍人動員業務的各縣市師、團管區,以及出入境管制;還有后里馬場、軍犬中心等等,也都屬於警備總部。然而警總所轄各單位中,組織最大、分佈最廣、人員最多的警備總隊,卻較少有人知道。
警備總隊海防班哨,哨兵身旁的軍犬也是由當時在台北景美的警總軍犬中心(今捷運萬隆站)育成。(圖片來源:勝利之光月刊,民61年2月。)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