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陸軍總部的「新疆演習」實施計畫上呈參謀本部下頒各部隊,兩個移防師也依上級計畫,各自訂頒實施計畫。
第一梯次(先遣)3月12日啟運,210師步指部、步一營、步四營第一連(接蘭嶼連)、步五營第一連(接花蓮機場連)及各單位先遣人員由副師長楊上校領隊,共1040人(1艘LST,東莒猛沃裝載)。
第二梯次(本隊)3月27日啟運,210師師部暨直屬單位、步三營、步四營、砲兵營,由師長徐少將領隊,共1678員(2艘LST,東莒猛沃、西莒田沃裝載)。
第三梯次(後衛)4月12日啟運,210師步二營、步五營、支援營,由副師長康上校領隊,共1255員(2艘LST,南竿馬港、西莒田沃裝載)。
步五營參一回憶:
雖然我們是後衛梯次,但營部與各連要先派出先遣人員與249師留交人員交接,營部組有兩個名額先遣,我還算是菜鳥,所以輪不到;本營回台後,有一個步兵連負責花蓮機場守衛,第一連在西莒是第二線預備隊集中連,沒有地區防衛武器裝備需要交接,所以被派為先遣部隊先回花蓮接機場連,全營都回到台灣後,再由第二連接防花蓮機場。
210師返台接防花東地區,師部駐美崙、步指部駐利家、步一營駐榕樹、步二營駐南華、步三營駐利家、步四營駐玉里、步五營駐民意、砲兵營駐國富里、支援營駐南美崙。
兩個部隊交接,最麻煩的就是裝備與營產的清點,有帳無料、故障待修、零配件不全,筆墨官司可以一打好幾年。3月10日馬防部派員來西莒師部訪視,師部提出9項有問題的裝備,希望馬防部能同意「以現況交接」。我們步一營就佔了2項,一是第二連的AN/TVS 4 星光夜視鏡,這在當年可是國寶級的裝備,全師也只有兩具,可是兩具都壞了(影像無法持久會自動消失)。之前聽第二連文書說,這具夜視鏡配發兩顆電池,一顆損壞,另一顆是戰備品非戰時不得啟用,擺在海邊據點毫無作用,早就是個廢物。
十分好奇這個AN/TVS 4星光夜視鏡是何方神聖,Google說此物長寬高78*15*29公分,重16公斤,1960年代末期的產品,加上腳架大概有20多公斤,可以與30機槍相比。
這是AN/TVS 4星光夜視鏡本尊,從60砲長部落格(http://a2928796.pixnet.net/blog/post/289486187)借來的照片,不過拍照地點是在金門,不是馬祖東莒。
另一個問題是本營在開挖東莒119高地42砲陣地時,來支援的工兵連用了1磅TNT炸藥420根爆破土石,竟然是未經核准就動用戰備存量,以致帳料不符無法交接,要附上懲罰令才能銷帳。這是國防部有案、防衛部督導的重大工程,早已完工半年多,營彈藥士退伍、營長也換人,居然還有個大尾巴,不知是要懲處誰才能結案?前任營長?師部參四科長或彈藥官?工兵連連長?想想牽扯的真有一大串人。
9項裝備缺失是能拿上檯面、有解決方法的,還有不知多少問題藏在各營連,等著與249師接防單位扯皮。
3月10日,249師的先遣梯隊從花蓮港出發,11日LST在東莒猛沃港搶灘上岸,249師步二營與我們步一營交接防務,249師其他先遣人員轉搭南竿小艇大隊前來支援的LCU轉往西莒。下午我們開始裝載上船,指揮官是謝營長,裝載軍官是鮑作戰官(我記得鮑作戰官半年前已調去受訓,由魏作戰官接任。不知是否結訓回任原職?)。各連阿兵哥先卸下身上裝備,將幾百個木箱與行李袋,還有各式裝備搬進LST坦克艙劃定的區域,坦克艙中央留出走道,左右兩邊排放公文箱及器材箱築成兩道牆,牆內到艙壁以輜重及行李袋鋪滿艙底,人員坐臥其上。
東莒猛沃沙灘,本營為第一梯隊,在此上船返台。這張照片借自軍友葉綠素的部落格,時間大約在75年左右,猛沃港尚未擴建,仍維持我當年的樣子,不過圖右那座用來連接LST跳板的棧橋是後來才有的。照片中不是移防裝載,而是一般航次的搶灘清運。
3月12日0100左右啟航,一路風浪如何?我不知道。冬末春初的台灣海峽難有風平浪靜的天氣,但是大家心情好,暈船的狀況應該少很多。
步五營參一回憶:
不知是不是心情的關係還是風和日麗的影響,一天一夜的航行,踏上寶島土地時卻一點不覺得疲憊。
3月12日第一梯隊在花蓮上岸,台灣,我回來了!
為了讓接防的249師儘快進入狀況,3月14至16日本師向249師先遣人員示範縱深陣地地演練,以及據點戰鬥與封港演練;24日又做了一次「碧海演習」示範,這個碧海演習就是有人失蹤或逃兵時全島動員大搜索,金門稱為「雷霆演習」。前年有幸遇到當年步五營三連的預官郭排長,當時就是他帶著西莒田沃港據點的阿兵哥,示範據點戰鬥給249師觀摩。
第一梯隊走後,第二梯隊出發前,馬防部司令官趙萬富於3月26日前來莒光,送行也驗收210師這兩年在莒光的成果。但是排定的視察行程中,又出現一個我毫無記憶的事。依行程表司令官在東莒只看一個地方,就是本營第三連71、72據點的90高砲陣地工程,這是甚麼時候有的?空軍90高砲移給陸軍當海防直射武器,應該是好幾年後的事,而且71、72據點是我自己營上,何時開始有這個工程?
司令官當天下午就回南竿,留下副司令官蔣秋佳帶著幾個防衛部幕僚,督導與檢察移防部隊的準備與交接。
3月27日16:00,249師第二梯隊(本隊)由張昭然師長帶隊,分乘2艘LST從花蓮港出發(原訂3月24日啟航,因海象惡劣延後3天)。3月28日抵達莒光,又在外海等了30小時,風浪漸歇後才搶灘。29日晚間210師本隊在徐文彧師長的率領下航向台灣,兩個師的電台向上級發出「新疆演習指揮權於0329/2200轉移」的電文。回程時依舊大風大浪,210師本隊梯次的部隊在海上吐了26個小時才在花蓮靠岸。
西莒田沃沙灘,攝於新疆演習30年後。因為海砂流失,LST早已無法在田沃沙灘搶灘。
莒光水面冬季真的是風浪險惡,勉強搶灘有如玩命。我在莒光時每月基隆馬祖的4個航次大多泊南竿,夏天天氣好時,偶爾才到西莒搶灘,東莒更少,記憶中兩年間或許只有5、6次。據晚我幾年在莒光服役的軍友說,西莒田沃因海砂流失,民國74、75年後已不再有LST搶灘,莒光航次都改在東莒猛沃搶灘,再由南竿小艇隊派LCU、LCM轉駁物資到西莒。
這時我們步一營已經回到花蓮兩週,進駐榕樹營區,也該放過移防假了。聽後來退伍的小葉說,營部連進駐木瓜溪畔的榕樹後,早上5000公尺是往鯉魚潭跑,繞潭一圈回來;還要定期派人往山上走,走到花蓮南投交界處,與苗栗師(319師?)會哨,只是從google地圖上看,實在無法想像是怎麼走的。
249師第三梯隊(後衛)2艘LST於4月11日出發,12日在西莒田沃及南竿馬港搶灘,13日本師的後衛梯隊啟航,14日抵達花蓮。這一梯次比較特別,原來計畫中249師步三營要與我們在南竿的步二營(東守備隊復興營,南竿牛角嶺)交接,但改成由南竿梅石的腰山營(269師步八營)去接復興營,249師三營上岸後接防腰山營。
軍友悌爸的步二營兵器連移防前夕在連江縣政府前合影留念。步二營不在莒光而是在南竿復興,第三梯次在南竿馬港搭LST返台。返台前趕工移交馬祖高中操場與馬祖醫院隧道工程,步二營第二連還因馬祖醫院工程爆破出事,造成1死2重傷。
步五營參一回憶:
移防前夕,兵器連連長突然來營部組辦公室指名找我,果然是為新兵而來。自從移防命令下來,近兩個月沒有補充新兵,回臺灣最少得有50到60名新兵才能應付,兵器連人員編制雖少,但要身強體健才好扛砲,第二連接花蓮機場警衛也不能缺人;最麻煩的是營部組有6個業務兵將在6至8月退伍,要馬上找徒弟銜接,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能回臺灣再說。
71年4月13日我們第三梯隊從西莒田沃啟航,14日抵達花蓮。進了民意營區放下背包裝備,急忙找先遣人員問新兵在哪?說在第三連中山室等分發,問有多少人,回答說27名。糟糕!連一半都不夠,快步進入第三連的中山室,新兵們靠著牆壁坐,一聲令下「集合!」
天啊 !!!只見27名身高不滿165公分的天兵向我奔來,其中還有兩個不滿160的雙胞胎 !!!!從此營部組業務兵平均身高由170公分降為163公分,兵器連也多了幾名160公分的砲手。
步五營回到台灣後的民意營區。
一個步兵營一個多月只補了27個兵,是因為部隊回到台灣,兵力撥補目標降低。如果沒記錯,在馬祖時我們的兵力目標是軍官、士官為100%(但從未達到),士兵是90%(常常達到)。本島部隊的兵力目標要低得多,而且通常無法達成。
------------------------------------------------------------------
推薦閱讀:60砲長的大移防
http://a2928796.pixnet.net/blog/post/289483409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