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65年8月改番號為206師之前,埔頂新兵訓練中心的番號是「陸軍步兵預備第6師17旅」(65年1月至8月曾短暫使用59師的番號)。當時的預6師共有5個營區:師部、裝騎連在埔頂威武營區、16旅及砲指部在關東橋篤行營區,17旅及支指部在埔頂日新營區,18旅在苗栗斗煥坪,工兵營在新竹市湳雅營區。北部三大新訓中心,關東橋、埔頂、斗煥坪的正式番號,都是預6師所屬的一個步兵旅。
民國61年左右參謀總長賴名湯到預6師視察,但無法確認是那個營區。
據民國61至62年間擔任預6師政戰部上校主任的王子翰將軍回憶,當時埔頂威武營區(預6師代號「威武部隊」)的師部,是陸軍第一個兩層樓鋼筋水泥建築。但是民國67年因為交通大學原來在新竹市區的博愛校區不敷使用,也為了配合闢建新竹科學園區,教育部協調國防部將威武營區移撥給交通大學,成為交大光復校區的第一期工程用地,206師師部則遷至關東橋。
民國64年預6師奉命編組一個步兵營參加當年雙十國慶閱兵分列式,於是從全師7月入伍的1017梯及前後梯次中,挑選出身高、體格及學歷較優的新兵,編成一個閱兵營,集中到埔頂17旅訓練三個月,十月踢完正步再回關東橋16旅從新兵第一週訓練開始,直到12月才結訓抽籤下部隊。
感謝未具名網友提供:64年國慶閱兵(大漢演習)預6師是全師參加,16旅及18旅是閱兵及聽訓部隊,17旅是分列式部隊(踢正步),另外17旅還編成一個車載兵器營參加車輛分列式。兵源來自北中三個預備師(預2預6預7)的新兵,入伍時間從1天至3個月不等,集訓時間40餘天,結果這樣一個倉促成軍的新兵部隊,在17旅旅長張偉上校的嚴格精訓下,國慶日當天竟然擊敗了三軍四官校及海軍陸戰隊等單位,奪得參演部隊評比全國第一名的殊榮,張偉旅長並因而當選民國65年的國軍戰鬥英雄(後升任陸軍總部人事署三組組長)。參與大漢演習的預6師師長李俊舜、參謀長田景厚、16旅長魯在林、17旅長張偉、18旅長鄭朝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