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復刻版210師軍旗
9月7日早上不到0800進了隊史館,看到這麼多的好料,幾乎激動到不能自己。拿出相機一直拍一直拍,拍到相機沒電,拿出平板再一直拍,外面的戰技操演也不看了。接近中午時回到民宿,相機充電後又回到營區繼續拍。
可能是海內孤本的210師歷年沿革史,一年一本,雖然只有10幾年,但正補我之前資料收集的缺漏年代。
國軍各單位一直都有史政業務,但是否受到重視,文物檔案有無好好保存留傳,因人因部隊而異。以前幾十年史政業務歸參三管,師級以上專設有史政官,近幾年移給參一管。
依規定,史政業務負責人每個月要編製本單位大事記,每年要彙編一冊本單位該年度的「沿革史」,分送上級、下級單位存參;更早以前還要逐日編製「陣中日記」。
210師前身為民國34年成立的青年遠征軍208師,戡亂時擴編為87軍。撤退來台後,民國41年87軍所屬3個師併編為2個師,並採兩位數新番號,為第9師、第10師。第10師番號持續將近25年,期間經歷兩次輕裝師改編,民國65年初改為第38師,不到一年又改為第210師。民國73年9月16日「陸精四號案」納編305師,78年7月1日「陸精六號案」師番號撤銷,與32軍軍部合併為「花東防衛司令部」,210師原屬部隊改編為628旅。
210師步五營民國66年度(65.07.01—66.06.30)的沿革史,也是我首次見到營級單位的沿革史,不知是特例,還是當時規定營級單位也要編印,至少在我記憶中,民國69年服役時,營級已經沒有這項業務。
第10師所屬各團在民國47年所編的沿革史,時間倉促,無法確定是否就是210師現存最早的原始記錄。
民國47年823金門砲戰,第10師擔任金南地區守備,師部駐埕下,28團駐田浦至下湖及北碇島,30團駐峰上至雙打街,29團為預備隊駐下庄埕下後壟一帶,工兵營為太武山核心陣地守備。
部隊代號「光武」何時啟用還沒有查到明確時間,可能是民國48年,最遲民國50年已有「光武部隊」的報導;而「騎馬武士」的隊徽,目前看到最早的照片,是民國52年駐防南竿時所攝(中國陸軍畫刊,民52年5月)。
102年9月30日更正,這張照片上隊徽不是第10師,而是當時的馬防部隊徽。
民國50年代,各部隊官兵都須於制服左臂配帶單位隊徽,圖為第10師臂章(圖片來源:鐵軍的採訪人生部落格)
210師「躍馬驃騎」隊徽雕像(感謝軍友Elvis同意借用照片,攝於民國100年)。雕像落成於民國76年底,已是我退伍多年之後,位置也不在這次開放的南美崙營區,所以無緣得見。一直好奇雕像底座所刻的碑文為何?這次也找到答案。馬首向西,武士執戈遙指中原,其下為碑文為「光武中興」,左右兩邊各為「光武部隊隊歌」及「漢光武中興誌」,背面為立碑紀念文。
民國88年4月1日實施「精實案」,延續原210師之部隊改編為128旅,延續305師之部隊改編為129旅,光武部隊代號則由花東防衛司令部繼續使用。95年3月1日「精進案」,改編為花東防衛指揮部(兼第二作戰區指揮部),撤銷所屬128、129旅番號,並延續原32軍代號,改稱「正義」部隊。
128旅的隊徽,看得出是傳承自210師隊徽。
同場加映210師步五營第三連郭排長(預官30期)珍藏30多年的「光武部隊隊歌」詞曲。
這次去花蓮收穫滿滿,找到許多210師源流的資料,還得慢慢消化,希望能整理出比較完整的光武部隊非官方沿革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