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幣」是對「限馬祖地區通用」鈔票的俗稱,退伍時曾帶回兩張回來。因為最近看到一本連江縣政府出版的的「馬祖紙幣圖錄」,收錄馬祖地區自民國39年起至78年8月間,所發行加印「限馬祖地區通用」及「馬祖」字樣的鈔票,所以又找了出來。本文部分的圖片與說明資料就是引自該書,如有侵權請告知,即刻移除。
這張10元就是71年退伍帶回來的,塞在抽屜20幾年,終於有機會拿出來獻寶。不過品相甚差,大概不值幾個錢。
還有一張100元
民國78年9月起,金門、馬祖專用券「只收不發」,到81年解除戰地政務後,新台幣自由流通。
金門的100元卷,忘記怎麼來的。
當年金、馬是戰地,為避免資金大量流出流入,造成經濟與金融混亂,所以都發行限當地使用的鈔券,新台幣也不得在當地流通。但是因印鈔的成本與技術所限,另外印製成本太高,所以就在原新台幣的鈔券上,加印限用字樣,並以鈔票編號的字軌(阿拉伯數字前的英文字母)為區別。至於硬幣,因為面額小,就沒有特別鑄印金、馬限用字樣。
馬幣與台幣的兌換是1:1等值。
雖然規定新台幣不能在馬祖地區通用,但是實際上,如果用台幣買東西,很受民眾歡迎。因為馬祖民眾如果要到台灣,必須到台灣銀行去填單兌換台幣,所以阿兵哥用台幣交易,老闆都很高興,會將台幣另外收起來。
屆退的老鳥與準備返台休假的官兵,也會向剛下船的新兵要求換台幣,多數新兵以為台幣不能在馬祖用,都乖乖的換錢。
台幣發行500元與1000元卷時,馬幣也在70年發行加蓋馬祖限用字樣的大鈔,但是初期流通有限,因為對月薪兩三千的義務役阿兵來說,實在太大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