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一篇舊作,初次貼於交大資科BBSWeapon版時,承蒙  24個比利,Dr.X mdx zaku RHC 想飛的史萊姆,黃色北極熊,薪水小偷,BBKing 濁水溪畔的橘, Lucifer等先進指正,


部分意見已納入本文,謹此致謝。2007/1


 


   各網路軍事版中,常常有版友抱怨陸軍基層營連編制的不合理,當過基層單位業務士()的,更是有切膚之痛。 [驗證精實案]作者楊兄在書中對此情形,有極為深刻的描述,相信當過參一的人,都深有同感。在精實案部隊改編後,此一情形似乎並未改變,所以作者說:精實案前如此,精實案後也是如此。


 


    我服役時擔任步兵營營部參一(上兵文書),雖然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但是這幾年在網路上看大家的討論,陸軍基層單位的編制問題,似乎並沒有多少改變,尤其看了[驗證精實案]一書後,更是十分感慨。因此,想就我的一些思考心得,就教於各位網友。有不週到或錯誤的地方,還請大家多多指正,先謝謝大家。


 


    由於自身經歷和所知有限,本文的討論侷限於陸軍基層營連,尤其為步兵單位。不過我想一些基本原理與各兵種是相通的。


 


一。軍隊為何如此編裝


 


   每個單位都有一份[編裝表],規定該單位的組織方式,人員數量與所配賦武器裝備種類,就是[驗證精實案]書中所提到的[不可毀壞的神諭],因為這是該單位之所以存在的依據。每一單位因其擔任的任務,與在整個軍隊中角色或功能的不同,依據達成此一目標所需人員數量,職務分配及所需不同武器裝備的形式與數量,訂出來該單位編裝表,就是所謂的[編制] 有了編裝表,所以才說某甲佔第二排第五班上兵步槍的[],配備65K2步槍,某乙佔第一排火力班上兵機槍的[],配備T74排用機槍。


 


    本文討論集中於[人員與組織]部份。


 


   要訂出一個步兵連乃至整個陸軍的編裝,首先要確立軍隊存在的目的,與希望達到的功能,歸結就是一句老話:[軍以戰為主,戰以勝為先],或是老共解放軍近幾年最愛說的:[一切為打贏] 一切的編裝都是為了達成此一目標而存在,而制訂。


 


   既然部隊是為了作戰而存在,不是為了救災,不是為了助民割稻。所以編裝必然是為了作戰需要而訂,一切都是為了利於作戰。這中間就產生一個矛盾,因為世界上絕大部份軍隊,非作戰狀態時間是遠遠多於作戰狀態時間的。即使是在大半個世界都打成一團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部隊處於訓練,駐防及整補的時間,也是多於在火線上開槍開炮的日子。但是部隊在駐地與在戰場運動作戰時的狀態,是有很大的不同,在火線上彈藥即將用盡,連長不可能找連彈藥士填憑單,再找連參一蓋關防,再批洽公單讓彈藥士去營部。連長會叫傳令來,直接用拐拐或軍線向營部要求立即補給,營彈藥士也不會等到連上送來憑單,請營長批示後再簽提領單,派車單。但部隊也不可能同時有兩套編裝,一套開火時用,一套下火線時用,所以當然選擇有利於作戰的編裝,否則要軍隊幹麼。這種矛盾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會存在。


 


   以國軍陸軍步兵來說,[]是基本的作戰單位,負責遂行戰鬥任務,[]是基本的戰術單位,負責指揮,支援與協調所屬各連達成任務。在精實案前[](非獨立旅)只是指揮機關,不負責下層單位的勤務支援, []則具有完整的指揮,支援與後勤功能,精實案後,師級機關被聯兵旅級機關取代。這個定義並不嚴謹也不官方,是我對陸軍各級單位功能的了解與多年來所看到的相關資料綜合。


 


  先從編裝的理論上來看,


 


    既然[]是單純的作戰單位,因此編裝上儘可能提高戰鬥員的數量,也儘可能的減少非作戰兵科人員的比例,所以我們在步兵連及兵器連的編制中,能夠找到所謂[業務兵()],以前大概只有一個政戰士,一個上兵文書,一個行政士官長(連士官長或士官長督導長),三個[]而已。


 


    精實案後如何不清楚,但想必不會多。這也是為何有些大官夸夸其言說:連級不辦公文,不辦業務。從編裝理論和編裝表上看,的確,連級沒有辦業務的能力與編制。不但無法辦業務,連燒飯也不能,因為步兵連沒有食勤兵的編制。


 


    當然,連不可能沒有業務,基本的人事、後勤補保表單,各項工作、操課、衛勤的紀錄簿冊是免不了的,那又該誰辦? 答案是:政戰業務由輔導長及政戰士辦,其他由副連長(也就是連長的幕僚長)負責承辦或督導行政士官長及文書辦理。沒想到副連長除了走來走去閒晃等著升連長,還有如此責任吧。另外,三個排長也有兼辦業務的職責。


 


    那基層業務主要該誰辦,[營部及營部連]辦。舉例來說,營部連有全營五個連中唯一的食勤班()的編制,換句話說,全營的伙食應該是由營部連負責供應,因此各連也應該沒有採買、糧粖、膳勤等業務。


 


    依此類推,從參一到參四,政一到政四,連級所要負擔的業務的確很少。但是翻開營部連的編裝表,營部組辦業務的士官兵[]也是少的很,遠遠不及實際業務需要。


 


  那該誰辦,依照編制,應該是營部的各幕僚軍官辦,營部連編裝表中少數的業務兵(),只是協助營部各參軍官的人,打打字,送送文,印印報表文件,而不涉及業務實際內容。


 


    神秘吧,幾十年來,多少萬個阿兵哥業務兵(),原來做的都是以連代營,以兵代官,以士代官,沒有名份的黑市勾當。也形成營部業務兵可以下公文下電話紀錄去指揮五個連的怪異現象。


 


   所以,從編裝的理論上看,[業務][軍官及中高階士官]的職責,不信請翻貴單位編裝表,有業務職稱的,如[人事官][後勤官][作戰訓練士],其編制階級有無低於中士的。


 


至於[文書兵],很抱歉,只是跟著官打雜跑腿,而不是去簽公文,擬計畫的。營連如此,旅、師、軍團、總部更是如此。有名有分的[上兵文書]都僅是如此,更何況那些佔了一些其他缺,而實際上卻是負擔沉重業務的兵。這些[業務兵]根本不該存在,他們應該依照編制,去當步槍兵、擔架兵、通信兵等等。當年服役時,常常有長官發飆,罵我們業務兵:再如何如何,就要你[歸建][歸建]者,[歸回建制]也。 就是不做業務,回到你佔缺的班排,去做你原本該做的步槍兵、擔架兵或是通信兵。其實除非你爛到不行,長官才不敢要你歸建,要不然業務誰做,長官可不會做那些他們該會也該做的業務。


 


   這樣的編制可笑嗎?為什麼幾十年來陸軍編裝改了多少次,卻始終存在這樣的問題?我的答案是:這樣的編裝是為了作戰需要而訂。軍以戰為主,如果部隊在前線交戰,或在戰區中運動,這樣的編制讓步兵營連發揮最大的戰鬥效能,所以編裝如此。


 


   這樣的編制又是哪來的?從民國43年中美協防條約簽訂以來,美軍顧問團的各級顧問一度深入到營級,將陸軍從戰術思想,武器裝備,部隊組織,人員訓練全部[美化],說得精確一點是[二次大戰的美國陸軍化],適應廣正面戰場的大兵團作戰,這和當時準備反攻大陸作戰的需求相符,自然很快被國軍接受,雖然經歷過幾次大規模的改編,中美斷交也已超過20年,但是此種影響已是根深蒂固。相形之下,精實案中聯兵旅的成立,算是幾十年來,最有創意的,也較符合防衛台灣需求的一次改編(雖然其中也抄了不少美軍編裝)


 


    這樣的編制切合實際嗎?每一種編制都有其理論基礎與時空背景,所以我們很難說哪一種好不好,對不對。只能說合不合需要。前面說過,陸軍因襲美國陸軍二次大戰的編裝,符合當時反攻大陸作戰的需要。 


   廣正面大兵團作戰,常常以師為單位調度,以團為單位進行戰術行動。營與連是第一線的戰鬥單位,其任務就是火線作戰,因此後勤補給,人事作業等種種業務越少越好,集中最多兵員用於戰鬥,各種書面作業集中於營以上的層級。民國57年的[嘉禾案]以後,陸軍廢團改旅(但海軍陸戰隊仍為團),旅只是作戰指揮機構,視任務配屬二至五個營遂行作戰,各種業務向上移給師,向下移給營。(這是當時編裝的構想,在精實案前幹過旅部業務的人,一定不同意旅級沒有什麼業務,因為我們只抄到美軍編裝,沒學到編裝的精神,另外也有現實環境限制,如下述)但是,台灣的環境畢竟和美國不同,美國地方大,又沒有需要立即作戰或是國境防衛的當面敵情,可以以師為單位,集中於一個大基地中(我去過美國82空降師及24裝步師基地,都是佔地上百平方公里),同一個營或旅住在相鄰的營房中,師部,營部自然便於總攬業務,提供行政或後勤支援。台灣本島能夠師集中的基地屈指可數(幾乎都是新訓師),一般以旅,營為單位集中。本島以旅為單位的營區不少,因此經實案前原只是作戰指揮機關的旅部,成為營區最高指揮與負責層級,自然各項業務都一項項加上去,違背編裝精神,成為實質業務單位。


  外島部隊駐地更是零散,金門馬祖一線步兵連往往分成十個左右的班級海岸據點。預備隊與機動打擊部隊也多只是連集中。駐地如此分散,由營負責各連後勤補保與行政業務的編制構想,便無法落實,於是各連只好佔用步槍兵或其他戰鬥兵的[],去當伙房,去接連參四,連參三。


 


  


  二。造成陸軍基層營連編制與現實脫節的原因


我的看法是,


  


   1。作戰構想與編裝觀念不同


   2。基層軍士官人數不足,訓練不夠,觀念偏差


   3。編裝僵化,追求一體適用,不能因地制宜


   4。從上到下不了解編裝精神,讓基層承受太多不該有的業務與工作


   


1   作戰構想與編裝觀念不同


 


    前面說過,陸軍編裝長久以來依循的是大範圍野戰機動的觀念,但是台灣的作戰構想與實際可能的狀況,卻是分區防衛固守與小範圍(一百公里左右)機動打擊。這其中落差自然產生編裝與實際的脫節。


 


  不止基層如此,高司單位也一樣,各位想想,以前在台灣南北不到400公里 ,東西最寬100公里 的西部平原中,陸軍從 旅師 軍團 陸總部,竟有七級指揮機構,再加上另成系統的補給與保修等後勤單位,顯然不是適應防衛台灣,而是作為反攻大陸的屯兵所在。後來去掉 軍級,精實案再去掉 師級,是比較合乎需要的作法。而長期固定駐防與隨時跨海機動作戰的編裝需求,應該是有所不同,再加上營區大小的限制,編裝與實況的矛盾更加明顯。


     


2   基層軍士官人數不足,訓練不夠,觀念偏差


 


     當過參一的人都知道,編現比(編制人數與現有人數比例),只有在極少時候才能達到95%以上,通常能在85%以上就不錯了,原因很多,在此不深究。士兵缺員影響稍小,幹部缺員或訓練不足、素質不佳,就會造成許多問題(其中之一是學長制的濫用)。基層幹部不足,所以優先補充領導職軍士官,這是正確作法,也因此幕僚職軍士官職缺,往往長期處於缺員狀態,而業務是一天都不能停的,於是就找資質較優的兵來代理。慢慢的以兵代士或以兵代官的情形,竟然成為常態,幹部也認定業務就是該兵做。即使有了幕僚職的軍士官,這些多半只有戰鬥兵科領導職經歷的軍士官,沒有受過相關業務的訓練,不久後也要再調任領導職,幕僚職只是晉升歷練的過場,甚至是出包被抓的,調幕僚職閉門思過。因此無心也無力學業務,業務還是兵在做。


 


    重指揮職輕幕僚職,重戰鬥官科輕技術官科,造成營級幕僚軍士官時有時無,似有若無,經驗與專業無法累積傳承。


 


兵接業務,不外乎師父口耳相傳,照著葫蘆畫瓢,運氣不好的,啣接沒幾天師父退伍了,甚至沒有啣接。運氣好的,有師父教,或能到學校或幹訓班受幾個星期的業務士官班訓。等實際接下業務,再一點點摸索,較為熟悉業務,也到了找徒弟等退伍的時候。真正能知所辦業務其然,且所以然者,恐百不得一。


 


    役期一再縮短,大家快樂退伍,使得基層連營業務主力的義務役業務兵(),從與師父啣接到自己教徒弟,中間往往只有一年左右,而部隊業務許多是以年度為單位循環。也就是說,師父自己只做過一次,還沒真正搞清楚的業務,就要教徒弟怎麼做。如此一代傳一代,業務不爛才怪。


 


   相形之下,受過分科教育的業務官科預官反而是最知道如何做,也知道為何如此做的人。但是下了部隊,業務官科預官常常學非所用,被調去任領導職,能任幕僚軍官的,又被基層部隊數十代師父徒弟交接不清,以致面目全非、千奇百怪、各顯神通的作法所困住,有心卻無力改變。


 


    諷刺的是,軍隊不是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各參都有一大堆的法規,教範,準則,規定,作業流程,制式表單,印成一本本藍皮書,黃皮書,紅皮書,綠皮書發到基層。然而業務兵大多是師父怎麼教,我就怎麼做,師父沒教,只好問人,沒人好問,才去翻書,只看所需,不管其他,能應付交差即可。


 


    所以業務是用[]出來的,[][][][]都是一筆爛帳,所以虛偽造假,所以一督就倒。


 


3   編裝僵化,追求一體適用,不能因地制宜


 


     軍隊是講求一致性的團體,同時也是非常龐大且複雜的團體。不同任務單位,就該有不同編裝,這是道理。但是實際上,多樣化的編裝,不論在後勤補給,人員訓練與調派,甚至戰術運用上,都會造成很大困擾,因此又要力求其共通性。這其中如何拿捏是很困難的,所以前面說,我們很難說哪一種編裝好不好,對不對,只能說合不合需要。


 


    精實案聯兵旅編成,代表陸軍在作戰構想與戰術運用上,已經逐漸脫離過去的觀念。以不同編裝區分守備任務與機動打擊任務部隊,這是好的發展。然而對基層連營來說,切身攸關日常業務問題,還是存在。我的看法是,既然各部隊任務明確,防區與駐地基本不變,實在可以因地制宜,駐地集中的,將連級業務向上集中於營或旅,連或營就是單純作戰單位。駐地分散者,連要有完整的業務士官兵編制,讓接業務的士官兵有名有份,有權有責,至少也該有食勤兵編制,不然誰煮飯?或是可以仿照現有[戰時編制][平時編制]的方式,採取彈性編制,規定在某些條件下,例如部隊駐地集中或分散,駐地訓練或基地訓練等不同狀況,有少部分[]是可以增減或移撥的。


 


4   從上到下不了解編裝精神,讓基層承受太多不該有的業務與工作


 


    造成基層業務沉重,百病叢生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不研究編裝表,不瞭解編裝精神。舉例來說,要提報某種資料,旅部第一個反應是,要各營報上來;營部接到命令,第一個反應是,要各連報上來。而這項業務卻常常不是連級的事, 連上也沒有做這件事的編制職缺, 但是連長敢對營長說不報嗎? 諸如此類的例子處處可見,畢竟彙整下級報來的資料,要比自己從頭做來得容易。出了錯,還可以罵下級,推給下級。


 


     因為有太多的業務推到連級,而副連長,排長又不知道他們該兼辦業務,於是各連出現所謂連參二,連參三的地下編制(連參四業務該是連士官長職責),這些人都該是戰鬥兵,卻被找去辦業務,當然會影響到戰備訓練。


 


   結語


 


    制定編裝是非常複雜的事,從理論到實際需要長時間思考,驗證。陸軍在短短幾年間從實驗部隊到全軍改編,實在是一件危險的事,我彷彿又看到長官[一聲令下,限期完成]惡夢重現。更可怕的是,這些編裝表會不會是某個佔步槍兵缺的義務役業務兵,幾天幾夜沒睡,所[]出來的業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猛沃營參一 的頭像
    猛沃營參一

    猛沃營參一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