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武器裝備 (2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會買這枝槍,就是看中仿真的退殼功能,拿到手第一件事,當然要先試試。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本文許多資料都是來自於網友DIIC發表於「天生射手」第15期有關M1卡賓槍的文章,謹此致謝


 


        在拍賣網站買了一枝日本MARUSHIN公司出品的 6mm BB M1卡賓空氣槍,手動拉一打一,性能當然不能與電槍或瓦斯槍相提並論,我看上的是外型仿真與退殼功能,主要是懷舊,也沒有在玩生存遊戲,所以雖然MARUSHIN也有 8mm BB彈的瓦斯動力卡賓槍,還是買了這枝。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

**部落格搞了兩年多,竟然已經唬爛了99篇,這第100篇就留給我心愛的M16吧。**

 

 網路上前後期的軍友,對服役時個人武器的回憶,大多是57式或是65K2,用過M16的算少數。而我在下部隊的第一天,知道210師的制式步槍是M16時,第一個想到的是,「能玩到這支槍,到外島也值得了」。

 

 

          

 

小學、國中階段正是越戰打的如火如荼的時候,電視新聞中常常有美軍在越南作戰的畫面,當時對M16的特殊外型就留下深刻印象。那時台視有一個介紹科技的節目(不是黑幼龍那個大外行主持的「新武器大觀」,時間要更早好幾年),有一集介紹步槍,主持人稱之為「在越戰中打出風頭的M16」;也在某一本盜版的日本漫畫中,看到M16「可以浮在水面上」(這個說法我一直沒機會去求證)。

1968年尼克森競選美國總統,主要政見就是要美軍從越南撤軍,因此當選後,就推動「越戰越南化」,陸續將美軍從越南撤出。老美打仗財大氣粗,打完仗回家時,除了阿兵哥一身軍便服與私人物品外,武器裝備大多留在當地處理或廢棄,二戰如此,越戰也如此。據本名查顯琳的將軍作家「公孫嬿」(曾擔任中華民國援越顧問團要職),在其所著「一場不求勝利的戰爭」(皇冠出版社)中所述,當時美軍撤出留下的武器裝備,當然以移交越南為優先,但是數量實在太多,越南吃不下的,一部份給了當時也在打仗的高棉(柬埔寨),其他的給了泰國、韓國與台灣。

 國軍的M 16A 1步槍,原來以為是在1970年後,陸續接收自越南美軍,但據軍友阿丸兄考證,國軍一共向美軍購買了47000支M16A1(科特廠型號:M613),所以國軍的M16A1應該是買新槍,而非從越南接收,因為M613是M603(M16A1)的外銷型號。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0) 人氣()

        前些時間在後備軍友版上偶然提到,如果依據編裝表,本人當兵時的編制武器是「40榴彈槍」。但是一直到退伍,都沒見過,甚至到今天都沒聽過陸軍曾經配發過此種武器。

          此言一出,臥虎藏龍的軍友立刻有反應。阿丸兄替我考證,應該是美軍編號M7940公釐口徑榴彈槍;60砲長說他在幹訓班受訓時,看過步校編印的「40榴彈槍」準則(砲長知道我的武器直徑小於他602公分時,應該很爽);M2-4.2排長也貼上M79的清楚相片,讓我知道「無緣的」長相。真是肛溫阿!

   

        

            這就是我從來沒見過的「編制武器」M79  40公釐榴彈槍。感謝M2-4.2排長提供相片。

  

        於是想起當年看到的一句話:「有什麼打什麼,打什麼有什麼」。說到這句繞口令的由來,要從我國民革命軍自黃埔建軍以來的艱苦奮鬥說起,眼淚不知不覺就流下來了。

 

        想我國軍建軍80幾年來,武器裝備一直是七拼八湊,新的買不到,舊的不能丟,因陋就簡、勤儉建軍。有錢人家是先規劃設想下一場戰爭要怎麼打,然後研發戰術,再依照戰術的需要,去研發、製造新的武器裝備,這叫做「打什麼有什麼」;我們是先看手邊有什麼可用,再去想仗要怎麼打,所以是「有什麼打什麼」。瞭解嗎?當然不瞭解,當年我也是想了很久才參透的。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本篇寫於民國85年,原發表於交大資科bbs。早年的作品,相當不成熟,錯誤與不足之處也多。雖然發表之後,得到許多網友指正,但是因為bbs的文章更改不易,許多疏誤的地方,都沒有修正。此次重貼,修正了一些錯誤,但是還是請大家多多指教。**

 

-----------------------------------

 

 

民國八十三年(1994)有一個機會到美國一年,所見所聞的一些有關槍的事情,在此野人獻曝,請各位先進大哥指正。因為只是興趣,沒有理工和軍事背景,加上時間不長,見聞不廣,其中錯誤請多包涵指教。

 

而有些細節因為記憶有些模糊,可能有誤,也請見諒。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自清朝太平天國亂起,中國開始引進近代西式火器,各地督撫各行其是,或建立兵工廠造鎗造炮,或直接購入各國武器,不但沒有全國「制式」,同一單位不同時期製造或採購的武器,零件、口徑、彈藥也常不能相通。民國以後,軍閥割據,武力就是權力,各省競相輸入或製造各式兵器,情況更是混亂,德、日、俄、英、美、法、捷克、比利時、加拿大、丹麥等各輕兵器製造國,幾乎全員到齊。北伐後全國取得形式上的統一,兵工署於民國二十四年訂頒制式步槍、輕機槍及重機槍標準,通令全國兵工廠遵行,但是因為產能不足,配合部隊整編全面換裝要到十年以後,二十六年抗戰爆發,中央軍及地方部隊(所謂的「嫡系」與「雜牌」)使用的步機槍種類之多,造成補給上極大困擾。不過在抗戰期間,經兵工署的努力,全國陸軍大致達到以7.92公厘口徑步槍(中正式或漢陽造)、二六式輕機槍(仿捷克ZB26輕機槍)及二四式重機槍(仿德國MG08馬克沁重機槍)為標準的步兵裝備。


抗戰中期,中國加入同盟國陣營後,開始得到少量英式裝備,後來的駐印軍與在雲南編練的「阿爾發部隊」則是全部美式裝備。抗戰勝利,國軍接收大量日軍裝備,為方便補給,於是將陸軍整編區分為「國械」、「美械」及「日械」部隊。


共軍以游擊戰起家,除少數自製外,武器裝備來源主要靠兼併其他部隊與戰利品,形式更是複雜。抗戰勝利,林彪率十三萬軍政幹部搶先國軍進入東北,得到俄軍移交的八十萬日本關東軍裝備,再加上連年征戰得自國軍的戰利品,民國三十八年初,林彪的第四野戰軍南下入關參加平津戰役時,已達百萬之眾,武器裝備為共軍各野戰軍中最優者。關內共軍武器則多以戰利品為主要來源。


共軍作戰有一特色,即是常由不同建制單位各派一部組成攻擊部隊,此種作法對當時共軍有許多好處,既可以戰練兵,平衡與提升各部隊戰術水準,又可激發各部隊相互競爭的榮譽心,更重要的是讓各部隊均能分享戰利品。


至於國共戰爭期間,蘇聯是否提供共軍俄製武器,大陸方面絕口不提,我方似亦無具體事證資料。應是當時蘇聯與中共均將國共戰爭定位於國內人民起義的階級鬥爭,為免落人外國勢力介入口實,蘇聯即使真有援助中共武器,數量也是相當有限。曾經看過一個說法,蘇聯將二次大戰期間美國援助蘇聯的十個步兵師武器交給中共,但是沒有其他的文獻資料佐證。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

 

此篇完成於民國91年間,文中所述或許已有不同,特此說明。

 民國97年8月再赴金門,發現古寧頭戰史館的武器展示說明,依然沒有改進。而小金門湖井頭戰史館,雖然花了大錢整修,武器的標示說明卻退步了。這次有照相,所以將相片補上。

-----------------------------------------

民國103年9月3日修正

感謝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課陳先生告知,該館陳列的武器標示已於民國98年底,經由國軍歷史文物館的協助,重新修訂製作,本文所述已是昨日黃花。

    「金門國家公園」成立於八十四年十月十八日,為台灣第六座國家公園,以金門地區特有的人文與自然特色,是國內第一座以維護歷史文化資產、戰役紀念為主,兼具自然資源保育的國家公園。範圍包括太武山區﹑古寧頭區﹑古崗區﹑馬山區﹑烈嶼區等五個區域﹐總面積約佔全島之四分之一。

    金門國家公園成立後,軍方配合將具軍事歷史價值的館舍、營區移交給公園管理處,整修後開放遊覽。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這幾年在其擅長的文化資產、生態保育方面有相當好的建設成果,但是畢竟不是軍事專才,有關於戰役紀念部份,有待加強的空間仍有許多。

 

乳山戰役紀念陣地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