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師的編裝改變過去步兵獨大,甚至只有步兵的落後結構,著重於戰鬥單位與戰鬥支援單位之間的平衡編組,以增強在現代化戰場的持續作戰能力。

前瞻師與改編前的步兵師編裝比較如下:

1.    員額
相較於改編前,前瞻師總員額減少約6%(11366員減少628員,共10738員),總人數減少不多,重點在官、士、兵的員額調整,以及減少戰鬥單位人數(減823員),增加戰鬥支援單位員額(加317員),以提升持續作戰能力。(全師編制員額以民國48年3月陸軍總部向總統簡報資料為準,之後有多次小幅增減。)
戰鬥部隊(步兵)的軍官減少112員、士官增加295員、士兵減少1006員;戰鬥支援部隊(砲兵、工兵、化學、通信、運輸、憲兵、政戰等)的軍官增加21員、士官增加93員、士兵增加203員;勤務支援部隊(補給、經理、兵工、衛生、財勤等)的軍官減少16員、士官增加113員、士兵減少219員。
戰鬥部隊員額佔全師總員額的比例,從78%降為74.6%;戰鬥支援部隊從11.3%提高為14.3%;勤務支援部隊從11.3%降為10.8%。
全師軍官員額1045員,減少107員,從總員額的10.1%降為9.7%;士官4610員,增加501員,從36.2%提高為43%;士兵5083員,減少1022員,從53%降為47.3%。軍官、士兵人數減少,士官人數大幅增加。

畫刊16保健士官.jpg

前瞻師採用美式編裝,大量增加士官編制,佔全師總人數的43%,並配發士官穿著與軍官同樣型式的軍便服/軍常服,同時引進美軍「以士官為部隊日常運作主體」的管理模式,可惜未能持續貫徹。(中國陸軍畫刊第17期,民52年1月)

 

2.    組織
步兵仍為3團9營27步兵連,團部直轄42迫砲連、衛生連,裁減勤務連(與本部連合併);各營原有之重兵器連拆開,分編於營部連重兵器排(106無座力砲2門、81迫砲4門)及各步兵連的兵器排(75無座力砲2門、60迫砲3門)。
砲兵團裁減勤務連,並改為砲兵指揮部及本部連,原轄3個砲兵營,增編1個營共4個營。
師屬工兵營最能代表前瞻師加強戰鬥支援與技術士官的編裝特色,工兵營原有3個連,增編1個連共4個戰鬥工兵連,加上營部及勤務連、衛生隊,全營員額640員,軍官57員、士兵112員,士官多達471員,占全營編制的73.6%。
新編支援指揮部及本部連,將原有經理、衛生、兵工、憲兵各連納入其下統一指揮。
師司令部直轄師部連、通信連、搜索連;裁撤補充連。

002-080102-00071-011-005mA.jpg

前瞻師改編前後組織比較表。(國史館)

 

3.    主要裝備
步兵火力大幅增強。全面換裝M1半自動步槍5313枝,M1918A2自動步槍507枝(增加249枝),A4、A6輕機槍226挺(增加73挺),50重機槍124挺(增加46挺),3.5吋火箭筒421具(增加118具),60迫砲81門(減少3門),81迫砲30門(減少6門),42迫砲36門(增加9門),75無座力砲57門(增加33門),106無座力砲18門(增加18門)。

前瞻師反裝甲武器75無座力砲。(中國陸軍畫刊51年1月).jpg

前瞻師步兵連兵器排中有2門75無座力砲,為連級反裝甲火力。(中國陸軍畫刊第10期,民51年1月)前瞻師的步兵連下轄3個步兵排及1個兵器排(全連編制169員),步兵排有3個步兵班(每班2挺BAR自動步槍與7支M1半自動步槍)與1個火力班(每班2挺A6機槍與1門3.5吋火箭筒),兵器排有3個60迫砲班與2個75無座力砲班。
 

砲兵火力提升。原有1個105榴砲營及2個75榴砲營,提升為3個105榴砲營,再增編1個155榴砲營,共4個砲兵營。

提高機械化運輸能量。1/4指揮車435輛(增加158輛),3/4軍械車303輛(增加66輛),2噸半載重車422輛(增加164輛),其他車輛25輛(增加16輛),全師合計1185輛。車輛編制數雖可以使前瞻師達成大部分摩托化機動的目標,不過各師車輛實際數量卻只有一半左右,原因是美方認為台灣面積有限,步兵師不需長程機動作戰,陸軍也缺乏足夠的駕駛與技工,油料及維修的開銷也會排擠陸軍其他預算,所以始終無意提供足額車輛。(51年美軍顧問團將全陸軍美援車輛上限訂為通用車輛18473輛、特種車輛3951輛,但15個前瞻師編制車輛就有17775輛。)

畫刊17車輛檢修.jpg

前瞻師車輛實有數雖然只有編制的一半左右,但是保修維護已對基層單位造成相當大的壓力。(中國陸軍畫刊第17期,民52年1月)

前瞻師的編裝中,原來計劃增編1個戰車營,當時陸軍的2個裝甲師,雖然正陸續接收美援的M41戰車、M113裝甲車,但數量仍嚴重不足,只能將原來應該汰換的各式老舊戰甲車,以「代用裝備」繼續使用。當然也沒有多餘可編出15個前瞻師的戰車營,所以在民國50年完成整編前瞻師中,並沒有戰車營,只有師直屬的裝甲騎兵連有戰甲車的編制,但也幾乎都是缺裝,而以輪型車輛代用。

改編前後編制裝備比較,全師換裝後,火力增加30.1%,機動力增加51.7%,通信力增加46.2%。改編初期因裝備不足,許多裝備缺裝或是以「代用裝備」頂替,民國51年7月起實施「陸軍五年軍援計畫」後,美援裝備陸續到達,除了車輛仍缺裝較多,主要武器裝備幾乎全部編足。而且相較於改編前,許多單位是空有編制而無裝備,實際增強戰力還要超過許多。

 

前瞻師的改編,是以達到二次大戰時期美軍步兵師戰力水準為目標,如果與美軍顧問團提供,當作參考的美國陸軍1957年步兵師編裝比較,還有20年差距。主要差別在於:

1.    員額:
美軍1957年步兵師總員額13748員,比前瞻師多3010員,將近三分之一個師,但戰鬥部隊(步兵、裝甲)卻較前瞻師卻僅多102員;而戰鬥支援單位(砲兵、工兵、運輸、通信等)多1099員,勤務支援單位(補給、兵工、衛生等)更多了1723員。可見前瞻師的火力、通訊、運輸,以及維持長期作戰能力的後勤補保,仍然有待加強。

2.    組織與裝備:
美軍1957年步兵師除了在火力支援及後勤補保單位的加強外,與前瞻師在組織上的最大不同,就是編有裝甲團(旅)。1957年步兵師轄下有33輛輕型戰車、112輛中型戰車,114輛裝甲人員運輸車,其1個步兵師擁有的裝甲戰力,就幾乎相當當時國軍三分之二個裝甲師。
自動步槍、機槍數量多出前瞻師385挺,3.5吋火箭筒多148具;砲兵火力上,美軍汰除75無座力砲及75榴彈砲,106無座力砲減編過半,增編1個8吋榴砲連。
2噸半載重車則比前瞻師多214輛,全師可摩托化機動。

 

前瞻計劃研擬及執行期間保密層級極高,即使身為改編部隊的中基層幹部,也多未能一窺究竟,「前瞻」一詞又給人高瞻遠矚、制敵機先的聯想。所以當年傳言甚多,諸如前瞻師是美國運來的全新裝備、美軍教官指導、可以在原子戰場中作戰、編練完成就要反攻大陸等等,其中有真有假,也產生鼓舞士氣與欺敵的效果。

其實前瞻計劃正如俞大維部長所言:將陸軍從「一次世界大戰的型態,轉變為二次大戰(及韓戰)美軍的型態。」在美援協助下,增強火力、機動力,加強偵蒐與指通能力,達到無需外國步兵支援,即能獨立作戰的能力。是陸軍現代化的第一步,但也是過渡性的編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猛沃營參一 的頭像
    猛沃營參一

    猛沃營參一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