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港


 


        出港就是搭船離開東莒,因為要憑東指部批准的「出港申請單」,港口憲兵才會放行,所以我們都說出港。


 


                                  


 


        這就是「出港單」(資料來源:輔導長的網路日誌),這張照片可珍貴了,可能是海內孤本,感謝輔仔同意借用。格式與我當年類似,不過我們是手刻鋼板油印。每天下午各營將次日出港單送到東指部指揮官核批,東指部的權限只能批東島到西島,如果要到南竿,還要送師部參一科。民國69年初,本師接防249師時,249師的出港單,是授權各營營長自批,所以最上方的「准予出港」印章,我們也交接到一個。接防後不久,東指部將核批權收回,印章卻未收回,於是就成了參一「不能說的秘密」,遇到緊急狀況又來不及送東指部批准,就「自行處理」;「准予出港」下方的紅色印章,是俗稱小關防的指揮官「官章」,各級主官都有一個,只是內容不同,遇有「自行處理」需要時,拿出營長的小關防,蓋下去時手抖一下,以模糊字跡、魚目混珠。


 


        出港的理由不外是洽公、返台、退伍。對大多數的義務役阿兵哥來說,新兵上岸後,下一次的出港就是退伍或移防,所以有機會出港是一件讓人羨慕的事。而我身為營級業務兵,自然有許多過海到西莒師部的需要,大概一個月至少有一次,送報表或是接新兵,還去過幾次南竿。


 


        對出港這件事,我其實還頗矛盾,能夠暫時脫離部隊掌握,名正言順的到外面透透氣,總是好的。何況當年東西莒的交通船,一天只往返兩航次,早上出港要到下午才能回來,事情辦完也要等船,摸魚摸的光明正大。有時風浪太大停航,更可以夜不歸營。營部有一個參四業務兵樂此不疲,號稱一年出港近50次。


 


        只是出門在外一切自理,出港次數多了,花費實在吃不消,靠一個月不到2000元的薪餉難以支撐;而且馬祖海面風平浪靜的日子少,東西島短短3000公尺的距離,風浪大時要走半個多小時,搭乘無棚無座的交通船,出港十有八九一身濕。我又極易暈船,只是為了怕丟臉,勉強撐到靠岸沒有吐出來。每逢要出港,除了一早起來打軍線電話問航報外,還要觀察海面,如果看得見的白色浪花,那海象凶多吉少,要記得帶件雨衣。


 


 


         


          圖片來源:馬祖資訊網交通船有兩艘,以西莒為母港的「莒光號」以及東莒的「凱旋號」,莒光號稍大,都是5噸左右的小漁船代用,往返東島的猛沃港與西島的青蕃港。遇到冬天強勁的東北季風,而又不得不開船時,迎風面的青蕃港無法靠泊,就要改到島的另一面「菜浦沃」上下船,那就吃力了。猛沃有沙灘,青蕃有簡易碼頭,還可以稱為「港」,菜浦沃雖為沃口,當年只是一堆礁石,沒有任何設施(如下圖,資料來源:matsumemory.blogspot.com/.../blog-post_19.html)。


 


        


 


        而會到菜浦沃上下船,絕對是風浪很大的日子,上船時要眼明腳快,看準船頭靠近的一剎那一躍而上;下船要趁著浪來頂起船頭時,抓住時機跳上礁石,然後儘快往前方礁石跳躍,以免被下一個浪頭捲回海中,簡直是在玩命。


 


       


            2007年菜浦沃瑪頭(資料來源:同上圖),已經修了一個簡易碼頭。


 


 


        有一次從西島回來,同船的有前往本營報到的新任作戰官,當天風浪甚大,同船過渡十年緣,也要適時拍拍新任長官的馬屁,留個好印象,於是告訴作戰官最好向後走,靠近船尾坐,免得浪大打濕。作戰官笑稱:沒關係,這樣才過癮。


 


        平常的航線是往東南,對準東島,當天猛吹西風,離開青蕃港,必須先頂風向西行,再轉東南,否則會被側風吹離航線,因此船行時間加倍。只見豪氣萬千的作戰官,一人獨踞船頭,其餘眾將士則龜縮船尾。船首衝浪時,船身高高抬起,再重重落下,作戰官不知是不為所動,還是不敢有所動,任憑一陣陣大浪撲面而來,真是令人敬佩。


 


         總算開進猛沃港靠岸,吾等小輩早已面無人色、隱隱欲吐,作戰官仍呼:過癮!過癮!也不知是真爽還是假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猛沃營參一 的頭像
    猛沃營參一

    猛沃營參一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