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許多照片來自於照相官阿信60砲長朱車TONY士官長、布拉偉、shinji0152小傅等軍友,謹此說明與致謝)



 


           


        複國會弟兄對仿製槍枝的細膩考證與復刻,簡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境界,所以每次活動最有看頭的,就是讓人嘆為觀止的武器裝備展示。


 


        精於各式武器、裝備的軍友很多,參加汗光演習的朋友更都是行家,我不敢班門弄斧,就選幾樣我有興趣的說說吧,如果說了外行話,還請大家多多指正。


 


           


                                  精工仿造的捷克ZB26 口徑7.92公厘輕機槍


 


        這枝ZB26,就是父親抗戰時用過的「捷克造」。如果老爸還在世,看到這枝槍,可能要留下眼淚了。


 


         


        因為彈匣在槍身正上方,所以準星與照門是在槍身的左側,初看時還真詭異,想必歸零時的調校方式也不同。


 


 


        


         7.92公厘口徑的輕機槍,在民國20年至38年間,是國軍連級火力骨幹,從各國引進及自行仿照的型號很多,如比利時FN系列,英國、加拿大的Bren系列(英規口徑為 .303英吋,因子彈底緣突出,所以彈匣為弧形)、捷克ZB26ZB30等,其中以俗稱「捷克式」的ZB26及仿製品國造26式最為普遍。共同特色為20發彈匣,由槍身上方給彈,照門及準星則置於槍身左方,與中正式7.92公厘步槍同為抗戰時期國軍代表性武器。


 


       聯勤兵工廠曾於民國41年仿造此一系列的加拿大Bren輕機槍,稱為國造四一式輕機槍,但口徑改為美規的0.30英吋,使用30-06彈藥,以簡化彈藥種類,便利補給,由於外型與「捷克式」ZB系列輕機槍相似,常被誤認。


 


        四一式輕機槍在國軍大量接受美援後,被美造白朗寧自動步槍(BAR)M 1919系列的A 4/A6輕機槍取代,算是過渡時期的稀有槍種。有少數保留於外島作為地區裝備使用,繼續服役至民國七十年代,我的東莒猛沃營營部連搜索排就有一挺。


 


 


                              


                 TONY士官長於民國70年代,在馬祖亮島手持四一式輕機槍的英姿。


 


          


 


 


          


        之前說過,我當年編制武器是「40榴彈槍」,但是一直到退伍,都沒有見到發下部隊。這次終於有機會摸到「無緣的」,雖然只是道具,但是作工精美,把玩起來也是很有fu的。


 


         


        美造M79 40mm榴彈槍,於1961年開始配發美軍。槍口初速 75m /s,最大射程 400m,殺傷半徑約五公尺,約略相當於手榴彈,但射程遠高於用手投擲的手榴彈,在越戰時作戰效果頗受肯定。國軍應該也是在民國60年代初,美軍撤出越南時,與其他武器裝備一起接收的。


   


       但是M79雖然列入國軍編裝表,而且步校出版的基本教練準則中,也有M79的專章(感謝60砲長提供的資料),但是似乎沒有人在部隊見過。個人猜測,M79重約3公斤,加上攜行彈藥,勢必要更改編裝,在步兵班中編制專責射手,步兵班作戰準則也要改寫。而當時美軍已經裝備 M203 40mm 槍榴彈發射器(不到M79的一半重量),裝在 M16槍管下方,不佔原步槍兵的編制。所以陸軍應該是打算直接換裝M203或類似裝備,所以M79也就不曾下發部隊。( 另據阿丸兄提供的資料,M79當時沒有辦法配發到部隊的另一個原因,是40槍榴彈的彈葯的生產技術,沒有隨同移轉,所以也就不了了之)。只是這一等又過約20年,才在65K2上出現槍榴彈發射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