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之役也是苦戰,爸爸自傳除了出現曾「轉戰通城」,沒有其他記述,只能從相關資料中整理出835團概略作戰經過。

 

湖北通城位處要衝,奪回通城就等於插入日軍第六師團陣地之側腹,為國軍第九戰區急欲克復的首要目標,所以國軍自284月起就對通城展開多次攻勢。

 

10月中旬,日軍進攻長沙失敗退回通城時,一四O師曾協同友軍追擊進攻通城,但無戰果。之後一四O師就在通城南側佈防,835團在錫山、錦山日軍防線以南,以第二、第三營為正面,防區左側為第九十八師。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在民國28年冬季攻勢戰前規畫中,以通城為首要攻掠目標,期能消滅日軍第六師團。

 

                                    

 


        進攻通城是第九戰區民國28年冬季攻勢的一環,10幾個軍當中,七十九軍沒有明顯的戰功,國軍戰史上也沒有太多著墨。圖片來源 : 國民革命軍戰史,國防部史政局編印。

 

281211日,第一次長沙會戰後不到兩個月,第九戰區主動展開冬季攻勢,幾乎全軍出動北上攻擊日軍。七十九軍奉命奉命收復通城,一四O師協同九十八師主攻,八十二師負責截擊日軍援軍。

 

                                        

 



                                                                                                    放大圖

 

原來撤回通城的為日軍三十三師團及奈良支隊,第一次長沙會戰後,由第六師團第十一旅團接防,城外要點則由第三十六旅團防守。

 

一四O師以835團攻擊錦山,切斷錦山日軍與通城的聯繫,爸爸所在的第三營為主攻營向錦山東側進攻,第二營在正面牽制日軍,第一營為預備隊,計劃第三營突破日軍防線後,與第一營進佔錦山,再配合840團圍攻通城。840團則以浚水西岸的葛蒲港,以及通城東山外石臂寺為突破口。

 

進攻首日,835團趁夜向城郊錫山潛行,準備從東面突擊錦山,但被日軍查覺,以優勢火力掃射,使該團無法接近,只好後撤重整再興攻勢。

 

錦山地勢險要,日軍主陣地依地形而建,四週有七、八個碉堡,每一碉堡外又有多重壕溝、鹿砦、鐵絲網,形成完整的縱深防禦,各碉堡火力可相互支援。尤其國軍普遍缺乏攻堅火砲與器材,只好徵用民家柴刀斧頭為破壞剪,門板為鋪墊來通過陣地阻絕設施,加以山勢險峻正面狹小,第三營每次只能以一個加強排的兵力在夜晚仰攻,在沒有砲兵與工兵支援下,逐一進攻各個碉堡,極為吃力

 

第三營七連以加強排為敢死隊前導,鏖戰整夜奮力進攻日軍外圍防線,天亮時已肅清日軍前沿陣地,七連休整一天後,連長蘇光普拒絕營長改由九連輪換進攻的建議,主動請纓上陣。晚上七連再興攻勢,但日軍已重組防線,蘇連長遭砲擊陣亡,營長黃德升親臨前線指揮,終於突破日軍第二線防禦,之後幾天由九連接替攻擊,也是死傷慘重。

 

835團攻擊錦山失利,但840團一鼓作氣攻至通城北部,李棠師長於是放棄對錦山的攻擊,將835團調到攻擊正面,與840團協同猛攻日軍城防陣地。835團配合工兵利用坑道作業攻擊通城東北角,840團攻擊通城正面石背寺,837團強攻城外據點,以阻絕日軍援軍,同時以師屬八二迫砲營轟擊日軍陣地。

 

14日,日軍第六師團增援通城的部隊被837團阻擋在浚水河岸;15日,爆破鐵柱港大鐵橋,阻隔日軍援兵;17日,由岳陽方向進援的日軍也被八十二師擋住,日軍第十一旅團憑藉城防工事死守通城。

 

然而一四O師缺乏重武器(全師最大口徑火砲只有一個八二迫砲營),只能依靠步兵攀爬城牆的原始方法強攻,傷亡官兵700餘人仍無收穫。師長李棠見攻城不利,援軍無望,日軍又隨時可能出城與其援軍包夾,故率部後撤到通城東南郊。

 

20日,一四O師奉戰區司令長官電令,全師再度發起攻勢,但日軍已重整戰線嚴密佈防,攻擊完全沒有效果。

 

26日上午,通城內日軍突然出擊,李棠師長以840團躍出側擊,日軍大敗,在砲兵掩護下退回城內。

 

2911日淩晨,一四O師乘日軍疲困疏於防備再次攻擊,佔領通城外杜婆嶺、張家山據點,並夜襲寒婆山與鼓鳴山,殲敵百餘名。

 

111日,一四O師主力再次夜襲寒婆山與鼓鳴山,激戰兩晝夜,殲日軍百餘人。日軍多次反撲寒婆山,均遭擊退。

 

由於經近一月的戰鬥仍沒攻下通城,一四O師奉令停止攻擊,撤回休整。

 

一四O師進攻通城死傷慘重卻無功而還,師長李棠在戰後回憶:「本師在長沙第一次會戰後不過月餘,新兵初補,戰技欠精,元氣未復,戰力殊難發揮。而國軍裝備,缺乏遠戰武器,飛機更少,常受精神上之威脅,此對敵堅固據點城垣之攻擊,實感手足無措,因此除採暗夜突擊手段外別無他法。」

 

第九戰區民國28年冬季攻勢,通城一線出動4個軍共9個師,以三倍兵力圍攻日軍第六師團,打了一個多月,傷亡官兵約15500人(其中陣亡約6200人),竟然寸土未得,可見當時兩軍戰力相差之大。次年2月蔣中正委員長在柳州軍事會議閉幕時,還特別提出第九戰區要切實檢討的指示。

 

一四O師通城之役為例,一個只靠八二迫砲為火力支援的輕裝步兵師,想要進行攻堅作戰,實在過於勉強,但這也是當時國軍的普遍窘況。砲兵火力薄弱是抗戰時國軍戰力遠低於日軍的關鍵,大部分的步兵單位只能靠數量有限,且砲彈供應不足的八二、六O迫擊砲支援。忘了在哪看到的資料,抗戰前全國陸軍75mm口徑以上的榴砲與加砲只有800多門,其中還有不少是清朝末年就輾轉留下來的。

 

民國29年3月,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趁日軍第六師團分兵出擊的空隙,命一四O師與新編十一師聯手再攻通城'。鑒於上次失敗,此次長官部派出一個75山砲連,雖然僅有6門75公厘榴砲,結果卻與三個月前完全不同。一四O師與新編十一師在砲兵協同攻擊下,接連攻克通城外圍據點,3月12日午夜一舉光復通城,直到抗戰勝利通城未再淪陷。

 

一四O師在戰役結束後,蒐集陣亡官兵忠骸集中下葬,並在湖南平江南江橋建立「第一四O師抗日陣亡官兵紀念碑」。

 

陸軍第140師第418團第三營 中尉副官 民296月至2912

 

通城之役後半年,296月爸爸調任418團第三營營部中尉副官。「副官」就是國軍來台灣後的「行政」官科,負責人事、後勤等行政業務,不是電影電視中,張大帥旁邊那個狗腿侍從官。

 

爸爸從步兵連排長調任營部幕僚,應該是與腿傷有關。民國2611月上海劉家宅之役,右小腿中彈受傷後,並沒有機會靜養,而是隨著部隊不斷移轉駐地。兩個月後出院,回到新編單位繼續擔任步兵排長,之後兩年半間四處征戰少有休息,腿部傷口時而復發。

 

8月,七十九軍調第六戰區,一四O師仍留湖南,回歸三十七軍,並撤回金井休整。此時奉軍委會令,將所屬835837840團番號分別改為418419420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猛沃營參一 的頭像
    猛沃營參一

    猛沃營參一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