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師274團政工室
中校主任 民38年7月至38年11月
「為便於收容部隊,我奉派去衡陽主持收容事宜。」(先父自傳)
民國44年,爸爸任職台糖公司台南蕭壠糖廠時,因與同事范某不合,竟被范某造謠,說爸爸在大陸脫離部隊,39年才隻身來台,是「逃兵」且有「匪嫌」。這是要槍斃的大罪,爸爸藉著44年底國民黨辦理「第二次黨員自清」,寫了一份近3000字「脫離匪區及來台前後經過情形報告書」,詳細說明38年7月至40年1月的經歷,隨同「黨員自清表」上陳。報告抄本爸爸一直留著,如今才得以記述那段顛沛流離的經過。
爸爸隨部隊撤到廣東不久,38年7月1日,升任九十二師274團政工室中校主任,隨即奉團長潘能遠(南京步兵學校第五期)命令,北上到湖南衡陽負責部隊收容,將散落湖南各地的九十九軍各單位官兵集中,送往廣州後運回台灣整編。38年4月底共軍渡江後,向南潰退的國軍四處尋找出路,衡陽是湘南最大城市,也是京廣與湘桂黔鐵路的交會點,因此聚集了許多散兵遊勇,也有不少部隊在此招募收容以圖再起。
九十九軍老兵張忠良老伯。相關資料請參閱 : http://cpaper-blog.blogspot.tw/2011/06/blog-post_833.html。民國101年5月12日,有幸面訪84歲高齡的九十二師268團機槍連老兵張忠良,張老伯在徐蚌會戰負傷後與部隊失散,直到38年年中才在廣州的九十二師歸隊,不過張老伯所說的268團似乎有誤,應該是二六八師。當時各團都派人到衡陽,總共約有20人,一起住在衡陽火車站附近,張老伯也是派去衡陽的人員之一,所以張老伯說他一定見過爸爸,只是彼此並不認識;張老伯還記得師長王琛也到過衡陽接兵。
第一次到衡陽收容離散官兵成績不錯,陸續將多批官兵經粵漢鐵路送回廣州。7月下旬,九十九軍軍長鄒鵬奇從台灣到廣州,住在愛群酒店,爸爸與團長潘能遠前往晉見,並報告收容情形,獲軍長當面讚許。握手道別時,鄒軍長再三交待,要爸爸再去衡陽,目標是收足5個營的員額後,即可撤回台灣。
7月31日,鄒軍長帶領九十二師274、275團各一個營及團部軍官共約1100人,搭船赴台灣。爸爸因受軍長命令再去衡陽收容招募,所以留在廣州,這個命令改變爸爸的後半人生。
共軍兵分多路渡過長江後,江南各省已是一片混亂,湖南的第一兵團司令官陳明仁與長沙綏靖公署主任程潛,於8月4日在長沙叛變投共,湖南北部一夕變天。長沙失陷後,黃杰接任第一兵團司令官兼湖南省主席,8月中青樹坪戰役擊退共軍,暫時穩住局面。
爸爸有令在身,苦等一個多月,見粵漢鐵路仍可通行,共軍似暫無南下之意,所以在9月24日再次出發去衡陽。
然而才到衡陽沒幾天,10月2日共軍開始攻擊衡陽外圍。10月4日,衡陽市區已呈混亂狀態,爸爸決定搭火車回廣州。
--------------------------------------------------------
在廣州的九十二師到台灣的經過,查到幾個不同的時間,可能與當事人時隔數十年記憶有差,或是分批來台因而時間與過程不同。
1. 此時在廣州的九十二師5100人,在師長王琛帶領下,於9月底從黃埔港上船往台灣,經福建海面時遇颱風,靠岸停留數日後開抵基隆,部隊換船再往花蓮,10月6日(中秋節)在花蓮上岸。
2. 據當時擔任九十二師二七五團上尉連長的孟廣羲先生回憶,九十二師由黃埔港搭乘108號登陸艦駛往台灣,途中遇大颱風,浪高達數十公尺,不見天日,雨水似傾盆下倒,許多人落海,船返回汕頭避風,三天不准下船,颱風過後經基隆抵花蓮北埔營區。
3. 據百歲人瑞吳雲龍先生回憶,吳老先生於民國三十八年投入衡陽的九十九軍九十二師,被派二七五團通訊連中尉排長,八月移駐廣東黃埔,至九月八日上登陸艦前往臺灣,十一日在高雄港上岸停留三天,又登船開赴花蓮北埔營房駐地訓練,而後行軍至臺東關山駐防二月,再登船開往臺南砲校營房,整編為獨立九十二師。(2024年 03月 27日 榮光雙周刊 NO. 2497 期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