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勤創制66週年專輯10106-11 CM31六輪甲車.jpg

勝利之光8812-CM31裝甲車B.jpg

國造CM31六輪裝甲車(圖片來源: 聯勤創制66週年專輯,民101年6月;勝利之光月刊,民88年12月)

 

民國70年代中期,陸軍戰甲車發展中心開始研製六輪裝甲車以裝備機械化步兵師,因此派員前往愛爾蘭TIL公司受訓學習甲車設計與製造技術,民國81年首輛國造六輪裝甲車樣車出廠,型號為CM31人員運輸裝甲車,但因性能不符未獲採用。然而期間累積的經驗與技術,經過十多年的努力,94年CM31後續的CM32雲豹八輪裝甲車定型,再經幾番波折後終於在100年開始交付部隊。

陸軍在民國60年代末期淘汰200多輛美造M2A1及M3A1半履帶裝甲車後,裝步單位只有M113系列履帶裝甲車約360輛,而無其他輪型裝甲車。不但無法滿足當時陸精一號改編案之後編成的6個裝甲旅編制,更遠遠不足下一階段計畫編成的裝步師(或機械化師)所需。民國69年第一批外購的50輛V-150輪型裝甲車到貨,由裝甲第86旅裝步161營接裝,並在70年10月10日的國慶閱兵正式公開,並將繼續採購改進型的V150S;履帶型裝甲車則選定陸軍戰甲車發展中心仿美造M113裝甲車的國造CM21裝步戰鬥車。

中國陸軍畫刊6908-1 V150裝甲車A.jpg

民國69年參謀總長宋長志與陸軍總司令郝柏村參觀新購入的V150四輪甲車演示,當時V150尚未正式對國人公開,照片只露出V150的右前車頭,文字說明也只寫"陸軍新型戰鬥車輛"(圖片來源: 中國陸軍月刊,民69年8月)。V150四輪裝甲車是由美國凱迪拉克汽車公司製造的V100系列4X4裝甲車,但美國陸軍認為V150不適用於高強度的戰場環境,因此只有少量裝備憲兵單位,美國空軍也曾採購當成機場警衛使用。我國在長期沒有更好輪型甲車的選擇下,只能持續採購V150S,據維基百科所述,最終共買了792輛,不知這一數字從何而來(可能是M41戰車的數字誤植),因為一般估計國軍擁有的V150系列甲車應該只有300多輛。

 

民國73年陸精四號改編案,計劃6個裝甲旅的裝步單位配裝履型裝甲車(M113或CM21),2個機械化師每師則配裝輪型裝甲車485輛,加上陸軍其他單位與海軍陸戰隊,輪型甲車的需求超過1000輛。但當時陸軍全部的V150系列甲車僅有約130輛,還不到新編109機械化師編制的三成。後編成的249師V150則全部缺裝,要從裝甲旅抽調M113甲車給249師,分配各裝步營一個連作為種子部隊,才能進行裝甲步兵訓練,其餘裝步單位仍為徒步步兵。由於V150裝甲車遲遲未能列裝,249師還曾以木板釘成V150模型進行訓練。2個機械化師成軍後多年輪型裝甲車都未補足編裝數量,因此一直到十多年後2個機械化師解編時,裝步營都採輪型與履帶甲車混編。

74年2月陸軍選派戰發中心任希天中校等五人,經由美籍迪拉威(DILLAWAY)博士介紹,前往愛爾蘭TIL公司學習6X6裝甲車設計製造技術,期間也曾前往法國與德國參訪。由於愛爾蘭政府不同意發給中華民國軍人簽證,所以我方人員是以三富汽車公司技術人員名義,持普通護照申請簽證,名義上是學習消防救火車設計,為期十個月。全案以機密方式進行,僅TIL公司負責人知悉受訓人員真實身分;77年戰甲車中心又派出第二批人員前往愛爾蘭,學習六輪甲車的細部設計。

勝利之光7911-CM31裝甲車愛爾蘭-A.jpg

民國79年11月軍方出版的勝利之光月刊刊出一篇愛爾蘭裝甲車的介紹,文中所說"據傳"與我國合作發展輕型裝甲車的是TIMONEY公司。該公司全名為Timoney Technology Limited of Ireland,簡稱TTL,但是當年軍中正式公文中,都以TIL公司稱之。

勝利之光7911-CM31裝甲車練習車試作車愛爾蘭B.jpg

上文刊出時其中一張照片,圖說是"已完成的六輪新型裝甲車,目前正對車身重新修正"。當時CM31尚未公開,但從背景判斷應該是在台灣拍攝,車長位置露出的人頭也被塗黑,顯然就是戰甲車中心所造的六輪裝甲練習車。

 

74年11月底受訓人員返國後,75年1月提出報告建議,分三個年度以二億五千萬元預算,進行6X6甲車細部設計並研製樣車2輛。在計畫奉國防部核准之前,戰發中心已著手開始設計試造,預定一年內完成「練習車」並試車。

國造六輪裝甲車 CM31

國造六輪裝甲車 CM31

CM31練習車一直保存在兵整中心(照片為軍友坦克貓提供)。所謂練習車就是現在所稱的"概念車",距離真正量產還有很遠的距離。

 

民國75年6月3日陸軍戰甲車發展中心召開「彈藥運輸車(CM24)研發小組第三次及六輪裝甲車第一次研討會」,會中提出的初步設計參數為行程730公里、乘員14人、車寬2.95公尺及裝甲厚度12公厘等;8月7日第二次研討會時已將六輪裝甲車型號確定為CM31。

75年9月國防部核定「六輪裝甲車樣車兩輛研製案」,陸軍戰發中心成立六輪甲車研發小組,CM31正式展開研發,預定以兩年時間在TIL公司協助下完成2輛樣車,測試改進後於80年正式量產(76年時初步評估量產數為592輛)。設計諸元決議考慮台灣鄉間道路寬度與鐵路運輸限制,修改車寬為2.7公尺以下,裝甲則增厚為15公厘等等;另再採購2套美軍M3布萊德雷裝甲車使用的鏈砲與砲塔,作為研製參考。

民國76年2月戰發中心與清華大學簽約,委託清華大學研發抗彈鋼板。6月TIL公司技術組長來台,與戰發中心研商技術設計規範,以便進行下一階段的細部設計,8月六輪甲車研發小組會議決議CM31裝甲車設計主要諸元 :

一、以運兵、巡邏、偵蒐與指揮為主。

二、基本武裝為7.62公厘機槍,並研製裝備25公厘機砲的火力支援車型。

三、乘員(含駕駛及車長)陸軍為12人,陸戰隊為13人。

四、裝甲防護須能抵擋1000公尺內50機槍穿甲彈射擊。

五、全車長少於6.45公尺、車高(不含外裝砲塔)2.04公尺、車寬小於2.7公尺、車重13公噸(戰鬥重量15公噸)。

六、最高時速100公里,最大巡行距離730公里。

七、引擎馬力300匹,馬力重量比20,可切換6X4或6X6傳動。

CM31諸元101年兵整中心開放.jpg

民國101年8月兵整中心營區開放時所展示的CM31六輪甲車諸元,與最早所的定規格比較,馬力提升為350匹,但巡行距離減為600公里;戰鬥重量增大為16噸;長寬高與最高時速都符合原始規範。

 

陸軍需要近千輛新一代輪型裝甲車是公開的秘密,這筆大生意國際上相關廠商當然會有很大興趣,在陸軍研發CM31期間,曾有多家外國廠商前來台灣推銷裝甲車。

早在民國68年比利時SIBMAS公司就曾向國軍推銷該公司生產的 6X6輪型裝甲車,72年6月又再透過台灣的代理商致函國防部,海軍陸戰隊表達高度興趣,希望能換裝陸戰隊偵搜營的M151吉普車,但是國防部批示採用何種輪型甲車,應配合陸軍機械化師的選用決定。11月22日廠商在陸軍總部進行相關簡報,也對陸軍所提出的各項問題積極正面回應,73年2月並提出初步報價,視不同車型與配備每輛約290000至410000美元;同年7月陸軍函覆國防部表示「暫無需求」。

國造六輪裝甲車 CM31

SIBMAS 6X6裝甲車是由德國重車名廠MAN公司與比利時BN公司合作生產,最終只有馬來西亞採購了186輛。

 

74年4月,瑞士摩瓦克(MOWAG)公司自費將該公司4X4與6X6食人魚(PIRANHA)甲車各一輛零組件運來台灣供陸軍測試,75年2月在台灣合作廠商大業重工業公司協助下完成組裝開始試車;7月兩輛甲車沿台一線公路從員林北上湖口裝訓部,由裝訓部組成測試小組進行各項功能與戰術運用測試;9月該公司董事長史卓佘(又譯史特勞斯)也親自來台拜會陸軍總部,希望能談成這筆大生意。

陸軍評估結果認為,輪型甲車已決定自製,對採購摩瓦克的成品沒有需求,但在甲車細部設計、零組件開發等項目可以商討合作,尤其是摩瓦克擁有專利的懸吊及水中推進系統,可爭取在台灣合作生產或採購組件;至於運來台灣的2輛測試車如價錢合適,我方可以買下當作設計參考。

75年11月摩瓦克公司答覆只願意在台灣合作生產少部分零件,主要零組件則由國外進口後在台合作裝配,也沒有提到技術移轉方案。陸軍認為摩瓦克所提條件不合我國建立戰甲車自製能量的政策需求,我方與愛爾蘭TIL公司的合作也已進入樣車細部設計簽約階段,所以除非摩瓦克願意提出進一步的技術合作計劃,本案就此結案;2輛測試車如能有財源,則可購買作為研發參考。摩瓦克表示2輛已運抵台灣的測試車可以875000美元售予我方;76年3月摩瓦克公司同意將2輛測試車報價降為787500美元,但我方無預算可支應;8月摩瓦克將2輛裝甲車分解成進口時的零組件型態後復運出口。

76年3月及9月又有奧地利SDP公司兩次向陸軍總部簡報遊騎兵(PANDUR)六輪裝甲車,仍然沒有具體結果。

 

民國81年第一輛國造CM31樣車出廠,同年陸軍將戰甲車發展中心與武器基地勤務處、戰車基地勤務處及兵工配件製造廠等單位整併,集中於南投集集成立陸軍兵工整備發展中心。

82年3月裝訓部將CM31與奧地利遊騎兵裝甲車與法國VAB裝甲車,在台灣進行全面性能實地測試。結果遊騎兵成績最高,其次為VAB,CM-31不但成績最差,裝訓部的總結評語也十分不留情面,認為CM31沒有後續發展價值。

CM31可謂命運多舛,雖然在民國75年第一批赴愛爾蘭學習的技術人員,回國不到一年就已經作出實驗車,原來預訂80年可以量產,但是直到81年第一輛樣車(或稱原型車)才出廠。這其中因為戰甲車中心與戰基處那幾年正忙於M41戰車的翻修,以及研製CM11(M48H)勇虎戰車,沒有人力與資源分給CM31。民國80年代又遇到海空軍二代兵力整建,佔去大量國防預算,陸軍能分到的有限;同時陸軍內部對於採用「輪型」還是「履型」裝甲車一直有爭議,加上CM31測試成績不佳,外購又太昂貴,所以CM31雖然仍有不斷的大小修改,但始終未能定案,連預量產型都沒有生產過。

CM-31樣車只生產了2輛,另外據網路資訊,也曾試製過一輛八輪升級版。民國86年台北航太展國防科技館展出改良的CM-31二號樣車,各項配置已有大幅改進。一號樣車則在88年改裝為中科院「捷羚」天箭一型防空飛彈系統載具,爭取空軍防砲採用,但空軍因成本太高沒有接受;二號樣車在90年由憲兵202指揮部接收,擔任總統府「萬鈞計畫」車輛,101年由CM32八輪甲車取代。

1997航太展CM31裝甲車國家文化記憶庫-1.jpg

民國86年台北國際航太展展出CM31二號樣車,後來曾作為「萬鈞車」。(圖片來源: 國家文化資料庫)

國造六輪裝甲車 CM31

國造六輪裝甲車 CM31

CM31一號樣車改裝為「捷羚」天箭一型防空飛彈系統載具,但空軍認為太貴也難維護,後來選用商用中型卡車為捷羚防空系統具。(照片為軍友坦克貓提供)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猛沃營參一 的頭像
    猛沃營參一

    猛沃營參一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