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造六管機槍是聯勤造兵史上的異數,原來只是意外獲得後拆解試著仿造,作為內部研究之用,並未正式建案與編列預算研發,連試作品的型號都沒有訂。類似的槍砲裝備試製軍品聯勤有一大堆,最後絕大多數都進了聯勤歷史館成為展示品。沒想到因緣際會公開後,陸軍卻有很大興趣,多次測試評估性能與戰術運用方式,但最後並未量產配發部隊。

大家都知道國造六管機槍是仿製美造M134 7.62公厘六管機槍(M134 Minigun ,美國空軍型號GAU-2B/A),樣槍獲得的經過也早為人知,不過還是要交代一下。

民國64年3月北越軍隊發動「胡志明戰役」,越過北緯17度線大舉南下,南越政府軍兵敗如山倒,眼看南越首都西貢(現改名胡志明市)即將不保,3月底政府緊急派出2批4艘中字號登陸艦(LST)前往南越撤僑,代號「同濟支隊」。其中2艘(LST205中建艦、LST218中啟艦)因為倉促受命,油水糧彈儲備不足,到了越南又因南越情勢似乎尚有轉機,等到4月26日奉命先行返台,只載回10多名華僑與駐越大使館部分館產財物。另2艘(LST229中萬艦、LST230中邦艦)則於4月8日抵達越南後,暫泊於西貢外港頭頓海面待命。4艘中字號停留期間,曾接受美軍統一指揮調度,出過幾次運補任務。

勝利之光236期6308-金門料羅灣LST229230搶灘.jpg

LST229中萬艦與LST230中邦艦於民國47年金門八二三砲戰期間,在金門料羅灣搶灘運補物資。十七年後兩艦再次同時奉派前往越南撤僑。(圖片來源 : 勝利之光月刊,民63年8月)中字號前往越南算是熟門熟路,因為從民國57年9月起,國軍開始接收越南美軍戰損報廢的武器裝備,運回台灣整修後撥補充實國軍編裝(代號「勤業案」)。海軍各艘中字號輪流前往越南峴港、金蘭灣及西貢等地的美軍基地載運車輛物資返台,累計超過一百餘航次。

4月28日南越政府軍防線崩潰,北越軍隊已攻入西貢近郊,中啟、中邦兩艦緊急撤離1500餘人,其中華僑800餘人,越南人民700餘人,還有一架南越空軍UH-1B直升機擠了18人降落在中邦艦。2艘中字號先航行到菲律賓蘇比克灣美國海軍基地,卸下越南籍難民後再返台。這架UH-1B直升機雖然塗銷越軍標記,並噴上「中國海軍」及「230」(中邦艦舷號)塗裝,但還是在靠泊菲律賓時被美軍索回。不過機上搭載的M134 六管機槍卻被我海軍拆下另藏,沒有隨直升機交還美軍。

中國海軍6406-越戰越南撤僑同濟演習中字號.jpg

海軍派出四艘LST到越南撤僑前後40天,最後僅撤回華僑不足千人,監察院為此還曾立案調查。(圖片來源 : 中國海軍月刊,民64年6月)

西貢越戰紀念館M134UH1B.jpg

國造六管機槍

越南胡志明市越戰紀念館展示裝設於UH1B直升機上的M134六管機槍。

民國64年5月9日這挺M134六管機槍回到台灣,撥交聯勤205廠拆解研究,當然被列為機密,免得又被老美討回去。66年205廠以逆向工程仿造出6挺實驗原型槍,但性能不佳問題甚多。而當時205廠任務繁重,六管機槍既無正式立案,也沒有專項研發預算而暫時擱置。到了68年1月台美斷交,中美協防條約即將失效,為強調國軍無畏橫逆自立自強精神,聯勤公開發布多種新造自製武器裝備,其實只是雛形實驗品的六管機槍也在其中,外界才得知此槍的存在。

中國聯勤月刊6801-國造六管機槍.jpg

民國68年1月,因為美國與中共建交,為了激勵民心士氣,聯勤總部出版的中國聯勤月刊第279期刊出多項自製武器的跨頁彩照,當中赫然出現稱為「國造新型自動XX槍」的仿造M134六管機槍。與原廠的M134比較,外型上最大的差異是六支槍管都加上了防火帽。

民國69年8月,陸軍發函請求聯勤總部將所研製的7.62公厘六管機槍與20公厘機砲各2門,提供陸軍進行戰術性能實驗,原始目的是為改善長期以來陸軍野戰防空能力不足的問題。於是205廠又從69年12月起對六管機槍進行研改,直到70年8月完成6挺六管機槍的改良。從最初仿製到完成初步改良,共耗資新台幣750萬元,因為未曾正式立案,所以沒有編列專項預算,而是聯勤從其他預算科目中撥補。

國造六管機槍

國造六管機槍諸元。考量國造材質與加工精度不如原廠,聯勤仿造的六管機槍已調降射速為每分鐘1500-2400發,原廠的M134機槍射速為2000-6000發。

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陸軍步校)負責六管機槍的測試,因為同時間還有參謀總長郝柏村交辦的「57甲式步槍改良測試」(改良57甲式、65式、68式及M16A1四種步槍同場測試);而且過去從未測試過此類武器,測試的項目與標準都要從頭擬訂,直到71年8月27日才在和山靶場進行戰術性能實驗,將近三個月後的11月16日步訓部向陸軍總部呈報「國造7.62公厘六管機槍之需求事宜檢討建議表」,內容大要為 :

一、六管機槍相較現有50機槍具有槍身穩定、射速大、彈幕密集、彈藥可與五七式步機槍7.62公厘彈藥通用等優點,對低空敵機與空降部隊射擊效果優於50機槍,可取代50機槍。

二、戰術運用上,對海、對空及反登陸作戰時能以濃密火力,造成敵軍大量傷亡與心理打擊。

三、可配置於直升機、裝甲車、海防碉堡及步兵營。

四、建議於步兵營兵器連增設機砲排,編制2個機槍班;並建請聯勤研製7.62公厘穿甲彈。

 

陸軍總部原則同意步訓部的建議,12月3日函覆要求步訓部再就下列事項進一步評估 :

一、重裝步兵師現有50機槍編制共156挺,是否以六管機槍全數取代?

二、兵器連增設機砲排之兵源有困難,也不符合減少兵力增強火力的政策指導原則。

三、六管機槍本體與彈藥箱的體積、重量龐大,驅動機件與電源需要專業技術,操作及補保人員如何編配?

四、配置於步兵營是否合適?

 

72年1月7日步訓部呈覆,建議以2挺六管機槍取代兵器連現有3挺50機槍,作為步兵營支援火力(全師共18挺,其餘繼續使用50機槍);在兵器連新編一個9人機槍班配置2挺機槍,人員由步兵營現有編制中抽調改編;宜以車裝方式配置(不含彈藥之全槍重近100公斤),並改良彈藥及電源供應方式。

陸軍總部1月底又再要求步訓部對六管機槍使用7.62公厘彈藥,對空射擊時射高是否足以取代口徑12.7公厘的50機槍再作評估。

中國陸軍畫刊5507對空射擊50機槍.jpg

陸軍長期苦於野戰防空能力薄弱,只能訓練阿兵哥以步、機槍「取前置量對空射擊」。(圖片來源: 中國陸軍畫刊,民55年7月)原先冀望六管機槍能取代50機槍作為步兵營主要對空武器,但測試結果六管機槍7.62公厘口徑彈藥對空有效射高只有500-600公尺,不及50機槍12.7公厘彈藥的1000公尺。

六管機槍是否合適配備步兵單位尚無定論,參謀總長郝柏村同年6月18日視察聯勤205廠時,指示研究將六管機槍裝設於M113裝甲車的可行性;三週後郝柏村前往金門視察時,又再指示研究古寧頭17號據點廢除後,研究配置聯勤造之六管機槍,以增加防衛火力。

步訓部於7月及8月派員前往聯勤205廠深入訪談後,完成兩份評估報告,結論認為六管機槍火力強大,對空、對地射擊及反登陸都有相當威力,但體積龐大沉重且耗彈量大,又需有穩定持續的電源供應,所以適合裝設於M113甲車、直升機或是固定陣地,而不適合裝載於步兵單位的1/4噸吉普車。

由於參謀總長已有明確指示,要將六管機槍送到金門實地測試,聯勤9月函覆陸軍,同意提供測試用槍,也明說六管機槍是未經完整工程發展的雛形實驗品,零附件無法通用,也有許多缺點需要改進,且6挺原型槍檢整後只有3挺可供陸軍試用。

多年以來陸軍對於聯勤未經原廠授權或技術移轉,經由逆向工程拆解仿製而成的「土炮」向來沒什興趣,勉強奉命試用總是挑三揀四嫌東嫌西。只是郝柏村將軍從陸軍總司令到參謀總長任內,似乎對六管機槍始終念念不忘,幾次主動要求聯勤提供試用。反而是聯勤自知這槍距離實用量產甚遠,顯得消極被動。

就現實條件來看,民國72年時聯勤205廠正忙於T65 步槍改進與製造,以及T74排用機槍與 T75班用機槍的研發,實在也無能量再承接構造更為複雜精密的六管機槍研改。

至於國造六管機槍的後續發展如何? 是否曾將3挺槍送到金門測試? 裝置於M113甲車的實驗結果如何? 聯勤又有何種改進? 因沒有查到具體檔案資料所以從缺,有待四方大德指教。但以結果來看,最後六管機槍並未量產編配部隊,此案似乎應該在民國73年前後就已結案。

 

 

 

arrow
arrow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