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軍隊也打了越戰,而且從頭打到尾。從1964年少量顧問性質的派駐,1965年美軍戰鬥部隊進入南越,南韓也隨即派出正規部隊參戰,一直到1973年初巴黎和約簽訂後才撤出。前後共派出近31萬3000人,陣亡4960人,受傷10962人,死傷比接近 1 : 2 有點過高,可能只計算重傷者。(另有其他資料說韓軍受傷超過10萬人次)
推薦閱讀: 60砲長的部落格「援越韓軍」 https://a2928796.pixnet.net/blog/post/462262514-%E6%8F%B4%E8%B6%8A%E9%9F%93%E8%BB%8D ,本文也借用該篇文章中的照片來做對照。
但是牆上另一張圖表又有不同的數字,南韓累計共派出34萬6393人次,美軍則近271萬人次。
上面這張分年統計表來自於南越胡志明市越戰紀念館,南韓是美軍以外最多的外國軍隊,1968年達到50000人(美韓雙方協議派兵人數的上限),越戰最後一年1972年仍有36790人,還超過美軍的24000人。
雖然不是聯合國決議下派出軍隊到越南,但在美國的號召下,共有美、韓、泰、菲律賓、澳洲及紐西蘭等6國派出作戰部隊,另外有33國提供醫療、物資支援等援助;其中中華民國(圖中紅圈處)派出軍事顧問團、醫療服務隊及空軍運輸分隊。
韓軍出征越南。
韓軍首次出境作戰,距離韓戰停火只有12年,被視為大韓民國重新站起,進入國際舞台的重要象徵。
駐越韓軍司令部軍旗及文物。1965年9月25日成立,10月20日正式進駐南越首都西貢,至1973年3月7日韓軍全部撤出越南,先後有兩任中將司令官。
韓軍在越南的駐地分布,作戰單位都在東部沿海地區,從上而下依序為青龍旅、猛虎師、白馬師。韓軍派往越南的部隊,主要有首都機械化步兵師「猛虎部隊」(最後一個撤出的作戰單位,駐越七年五個月,1965年11月1日到1973年3月8日)、第9步兵師「白馬部隊」(駐越六年半,1966年8月29日─1973年2月23日)、第2海軍陸戰旅「青龍部隊」(第一個到達的作戰單位,駐越六年四個月,1965年10月9日─1972年1月29日)、第100軍需司令部「十字星部隊」,以及通信、兵工、工兵、運輸、軍醫等支援單位,比較特殊的是跆拳道教官團。其他還有海、空軍的支援與運輸部隊。南韓派往越南的陸軍首都師(猛虎師)、步兵第9師(白馬師)與陸戰隊第2旅(青龍旅)都是韓軍精銳,也是韓戰中有戰功的部隊。
韓軍戰績統計,圖中的上半部從左至右,分別為擊斃敵人41462人、韓軍陣亡4633人,擄獲武器裝備20972件。但是陣亡人數與展覽室門口寫的4960人不同。圖的下半則是參戰8年的分年統計,折線是斃敵人數,柱狀是擄獲武器裝備件數。
韓軍初抵越南時,還是從國內帶來的武器裝備,與當時中華民國國軍配備一樣,都是經由美援所獲得的美軍二戰後淘汰裝備,但依照美韓雙方的協議,駐越韓軍不久後陸續換裝成與越南美軍相同的水準,武器裝備向前進化20年,美國同時也加強對韓國國內軍事現代化的援助。
站哨中的第9師白馬部隊士兵,全身武器裝備都已換裝與美軍相同,手持為當時美軍制式M16A1步槍。除了換裝駐越韓軍之外,南韓也經由美援建立自製M16步槍的兵工廠,以及其他多項軍事現代化援助;綜合各項資料估計,南韓因參與越戰獲得美國額外的軍事援助約有1億美元。
此外,依維基百科所載, 1965年到1972年間韓國因參與越戰(除派遣軍隊外,還有80多家韓國企業的近20000人次員工),共計獲得10億2200萬美元經濟利益,72%是駐越軍人及企業員工薪資,以及當地韓國企業的收入,主要來自承包美軍的物資運輸、公路修築、港灣疏濬等。從越南賺來的美金,成為韓國經濟發展動力,據統計1965年至1971年間,韓商從越南賺取的外匯約有5億700萬美元,其中1967至1968年從越南所得外匯就佔韓國全國外匯的20%。幾家日後成為跨國大企業的韓國公司,如現代、大宇和三星等都曾進入越南承包工程,奠定日後發展的基礎。
韓軍作戰勇猛剽悍,對敵人下手極重,所以也曾傳出戰場暴行事件,越戰最終以北越擊敗南越收場,歷史發言權由北越掌握,所以北越當然對當年韓軍在越戰欠下的血債大肆宣傳。館中有關韓軍在越戰的展示重點之一,就是辯解韓軍是善戰又愛民的仁義之師。
另一個展示重點,是韓軍在越南這種特殊的戰場環境下,所發展出來的「中隊(步兵連)戰術基地」,搭配「民事心理戰」,以連為單位由點而線連成面,守勢作戰能有效抵抗越共攻擊,攻勢作戰可達成責任區內綏靖保民任務。 因為成效卓著,所以美軍與其他國家盟軍也來考察取法。
典型的步兵連戰術基地模型。以連為單位,陣地位置選在己方砲兵射程之內,以獲得火力支援,視地形為直徑150至300公尺的圓形,周圍有三或四層鐵絲網及地雷,鐵絲網外清除草木掃平射界;基地內或邊緣設置至少兩個直升機起降區。鐵絲網內為雙人散兵坑,以交通壕連結,要求班長要能直接目視各班兵位置,排長要能看到各班長位置,連長則要能看到各排長。
核心為指揮所及生活設施,以及迫砲與機槍掩體。基地內儲存足供3天作戰的補給,並要能獨立作戰48小時。
一個標準的步兵連戰術基地(圖片來源: 60砲長的部落格)
另一個戰術基地空照圖,雖有不同但基本原則不變。
因應地形不同,會有大小與形式差異,上圖的直升機起降場就設在基地之外。
為了取得制高點,核心陣地的指揮所也會用層層沙包推疊。(圖片來源: 60砲長的部落格)
1973年初巴黎和約簽訂後,韓國軍隊撤離越南。
韓軍撤離越南時,將多餘裝備移交南越接收,這張「接收裝備表」所列項目分別為「M16步槍6919枝」(移交27000枝,修復6919枝)、「機槍554挺」、「無座力砲104門」、「迫擊砲220門」、「105榴砲70門」、「155榴砲25門」、「1/4噸吉普車321輛」、「3/4噸軍械車270輛」、「兩噸半載重車522輛」、「5噸載重車121輛」、「電話機1290具」、「電話交換機145台」、「無線電通話機1583具」、「發電機197台」、「帳篷1259頂」。
1973年3月20日韓軍舉行駐越韓軍凱旋返國大遊行,韓軍在越南可稱戰功彪炳,但戰場暴行陰影卻始終如影隨形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