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些時間在後備軍友版上偶然提到,如果依據編裝表,本人當兵時的編制武器是「40榴彈槍」。但是一直到退伍,都沒見過,甚至到今天都沒聽過陸軍曾經配發過此種武器。

          此言一出,臥虎藏龍的軍友立刻有反應。阿丸兄替我考證,應該是美軍編號M7940公釐口徑榴彈槍;60砲長說他在幹訓班受訓時,看過步校編印的「40榴彈槍」準則(砲長知道我的武器直徑小於他602公分時,應該很爽);M2-4.2排長也貼上M79的清楚相片,讓我知道「無緣的」長相。真是肛溫阿!

   

        

            這就是我從來沒見過的「編制武器」M79  40公釐榴彈槍。感謝M2-4.2排長提供相片。

  

        於是想起當年看到的一句話:「有什麼打什麼,打什麼有什麼」。說到這句繞口令的由來,要從我國民革命軍自黃埔建軍以來的艱苦奮鬥說起,眼淚不知不覺就流下來了。

 

        想我國軍建軍80幾年來,武器裝備一直是七拼八湊,新的買不到,舊的不能丟,因陋就簡、勤儉建軍。有錢人家是先規劃設想下一場戰爭要怎麼打,然後研發戰術,再依照戰術的需要,去研發、製造新的武器裝備,這叫做「打什麼有什麼」;我們是先看手邊有什麼可用,再去想仗要怎麼打,所以是「有什麼打什麼」。瞭解嗎?當然不瞭解,當年我也是想了很久才參透的。

  

        老共這點比我們強,口號標語俗又有力,大家一聽就懂,不像我們的長官講話文謅謅的。他們說:「小米加步槍」。

  

        不要小看「有什麼打什麼,打什麼有什麼」這句話,當年可是有不少軍官寫了不計其數的論文,闡釋如何「從有什麼打什麼到打什麼有什麼」。

  沒有編裝表上應配備的武器,於是出現所謂的「代用裝備」,這就是「有什麼打什麼」。理論上代用裝備只是過渡時期的應急作法,但事實上卻常常就這樣一輩子代用下去。

 

        例如6個輕裝師在民國60年以後,陸續將M1步槍換裝為M 16A 1步槍,但是每個步槍班中仍然有「槍榴彈兵」與「自動步槍兵」的編制。

 

     「槍榴彈兵」,因為沒有M79,也沒有附掛在M16上的M203,所以就以57式步槍加槍榴彈發射器代用。

 

       而原來自動步槍兵配備的30自動步槍(M 1918A 2 BAR)已被淘汰,又未列裝57甲式自動步槍,於是自動步槍兵就以M16加上兩腳架,射擊時打全自動兩發點放,此即「代用裝備」。

  

          

             自動步槍的「代用裝備」,M16加上兩腳架。腳架中再加一根木棍,以槍背帶繞過、繃緊,以增加全自動射擊時的穩定。這種神奇DIY,不知是本師的獨門不傳之秘,還是寫在「有什麼打什麼」的準則中。

        M16代用自動步槍  

      105/4/30補充: 在軍友安頭兄貼出民國70年代本島裝甲旅的演訓影片中,看到這個熟悉的畫面。原來M16加上腳架,腳架上加根木棍再用槍背帶束緊,當成自動步槍用,是當時各部隊的普遍作法。

 

        雖然是將就、湊和著用,還是有些東西連代用裝備都生不出來。例如我曾看過步兵營的編裝表上,營部連有一個「情報獲得組」的編制,裝備是「地面搜索雷達」。這真是太神奇了!傑克。30年前我勇猛頑強的步兵,就編裝如此先進的高科技裝備。只是這個「地面搜索雷達」,連代用裝備都沒有,所以只能畫餅充飢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