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第140師第418團第三營第七連 少尉排長 民276月至289

 

人事資料記載的單位是第一四O418團,不過這是291月以後的新番號,之前應該是一四O835團。爸爸改編到該團第三營第七連,仍然擔任少尉排長。

 

「蘭封之役後,部隊在漢口整補,我再奉調一四0418團。隨部隊轉戰於武漢外圍鄂城、陽新、崇陽、通山、通城、湘北前線之新墻河,以及長沙第一次會戰,我都參與。生活在火線上,我確實茁長得更堅強。」(先父自傳)

 

爸爸在李莊戰鬥後20幾天,就被改編到一四O師。原來的單位306團雖然幾乎被殲滅,但O師仍在,也迫切需要整補,不知為何改編到另一個師。可能是碭山戰鬥後,O師將還算完整的補充兵團(貴州徵補的新兵)改番號為306團,因此原由稅警總團改編而來的306團殘存官兵,再改編入友軍一四O師。

 

一四O師與O師是貴州兄弟部隊(黔軍),與第四十師同屬第八軍,第八軍在藍封之役損兵折將又未完成指定任務,軍長黃杰撤職查辦,第八軍番號撤銷。一四O之前參加徐州會戰撤退時,被日軍分割成兩部,一部撤往河南,一部撤往蘇北、皖北,後來陸續到達武漢整補。一四O師在武漢稍事休整後,轉赴湖南平江整補,得到3000餘新兵補充。

 

  爸爸在O師及一四O師前後三年,有兩年半擔任第一線步兵連的排長,又再經歷好多次慘烈戰鬥,卻沒有在自傳中留下較多記述。近年大陸貴州作家康振賢為當年出黔抗日的貴州部隊(黔軍)部隊作傳,以「虎賁獨立師」為系列書名,分別寫了O師、一四O師及八十二師三個貴州部隊的師史,內容算是可觀,但可惜的是康先生主要是以曾在這幾個師服役的貴州籍官兵回憶為本,有所本的寫得詳細,其他不免簡略。例如前述O師306團在李莊一役幾遭殲滅,康先生書中也僅寥寥數行,即因306團大部分為原稅警總團官兵編入,非貴州人,與黔軍也無淵源,僅半年又再改編出去,所以在O師貴州官兵的回憶中自然少有著墨。

 

不過在「虎賁獨立師」第二部--<國民革命軍第一四O師抗戰紀實>中,因為大量引用曾任一四O師835團第三營營長黃德升的回憶錄,使得爸爸在一四O師835團第三營共兩年的戰場經歷有比較清楚的輪廓。以下相關記述有許多即是源自康先生的大作,以及黃德升營長發表在「貴陽文史資料選輯」第21輯「我在140師參加湘北鄂南抗戰的回憶」,謹此誌謝。

 

        

 

276月到29年6月,這兩年爸爸在一四O師835團第三營第七連、第八連任排長,自傳中僅僅交待曾轉戰的幾個重要地名,實則是有多次惡戰。

 

民國278月,抗戰中戰線最長規模最大的武漢會戰開始,一四O師開赴湖北荊州、沙市整訓待命,此時全師新兵超過三分之一,槍械短缺訓練不足,尚無戰力可言。9月下旬,武漢戰事吃緊,一四O師奉命開赴武漢市區補充械彈增援城防;10月初,日軍迫近武漢,一四O師編入第三十七軍,奉命到武漢週邊金牛、太平塘及咸寧、蒲(土斤)等地與日軍第三師團作戰,掩護後撤部隊。爸爸的835團在太平塘防線作戰時,先遭日機轟炸,又被日軍猛攻,傷亡500多人。10月26日武漢三鎮淪陷,31日一四O師奉命南撤,是武漢會戰最後撤退的部隊,撤退途中後勤中斷糧秣無著,傷兵也缺醫藥救治。

 

       

 

                          



     又是一張解析度不足的地圖。圖中圈起來的,是爸爸的一四O師在武漢會戰期間,曾經轉戰的地名,黑色箭頭是日軍攻擊方向,可以看出國軍逐步向西南方撤退,最後是在左下角的新墻河與日軍隔河對峙。圖片來源 :  國民革命軍戰史,國防部史政局編印。        

                    

          1027日武漢淪陷後,一四O師向鄂南、湘北一帶撤退,在大冶、陽新、通山、咸寧、蒲(土斤)各地與日軍交鋒且戰且走,835團掌握戰機奇襲日軍一個聯隊,殺傷日軍300多人,全師士氣大振。之後一四O師駐守新墻河一帶與日軍對峙,不時有小規模的攻防戰。

 

28年夏,一四O師奉命擔任汩羅江守備任務,不久又調往湖南平江接替第二十一師防務。爸爸於815日駐防平江時,隨該師幹部集體加入中國國民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