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1戰車大概是我這輩的軍友最熟悉的戰車了,從小看到大;M41也是國軍曾裝備過數量最多的一型戰車,民國47年起,經由軍援或軍購進入國軍服役的M41(含A0/A1/A2/A3各型)戰車有800多輛,先後服役超過50年。
M41因為數量多,除役後分散在各地展示的也多,湖口裝校路口兩邊就各擺了一輛。
數量多、服役時間長,歷年來M41的照片還真不少。民國50年11月中國陸軍畫刊封面。
民國53年國慶閱兵。勝利之光月刊,民53年11月。
民國63年4月中國陸軍畫刊封面
民國57年基隆港卸下的美援M41。聯勤的故事,民92年11月。
M41在民國50年代是兩個裝甲師的主戰戰車,老實說,這輛25噸級、76公厘砲,砲塔裝甲只有2吋的輕戰車,拿來當主戰兵力實在勉強,擋不住那時共軍步兵已普遍裝備的五六式40公厘火箭砲(仿蘇聯RPG-2),正面對決100公厘戰車砲的中共五九式戰車(仿蘇聯T54),更是力不從心。
民國56年南京演習。勝利之光月刊,民56年11月。
民國57年光華演習。勝利之光月刊,民57年11月。
這是老美幾十年來提供台灣各式武器裝備的基本原則,既要維持台灣有足夠的自衛能力,讓對岸不敢跨海而來;又不至於使國軍戰力強大到足以反攻大陸。
民國67年嚴家淦總統巡視澎湖的M41戰車部隊。中國陸軍畫刊,民67年2月。
行政院孫運璿院長檢閱陸戰隊M41戰車營。勝利之光月刊,民67年8月。
國軍M41系列有A1/A2/A3,基本都維持美造原型車的狀況,聯勤也曾提出一些改裝或仿製的提案(如上篇的六五式),但都沒有得到陸軍的青睞,可能是陸軍評估後,覺得20幾噸的輕戰車能改能加的有限,效益不大,所以未能建案。
下面這張80年9月「勝利之光」刊出的照片,沒有註明拍攝時間,是另一型M41的聯勤試作「改良型」。
沒有型式編號,文字說明只說是「改良型」,外觀上可以看出,砲塔加裝了煙幕彈發射器,以及較六五式短的履帶側裙;砲塔上方也有些新東西,大概是觀通射控裝備。應該是聯勤嘗試一些改進,讓陸軍評估可行性如何,這一型M41也未曾裝備部隊。
民國84、85年台海飛彈危機,國軍有好幾項軍備提昇案,其中談了20多年M41的改進升級終於成案。據說當時800多輛的M41一半已經除役報廢,剩下的妥善率也不佳,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這型精裝升級版就是M41D。
勝利之光月刊,民88年12月
共有50輛的M41D,從民國88年陸續改裝完成出廠,絕大部分到了金門,成立全國獨一無二的M41D戰車營。
此次裝校展示的M41D
M41D更換柴油引擎與變速箱、發電機並加大油箱,巡行里程提高為450公里;強化承載系統;駕駛座加裝聯勤自製TS85夜視鏡;砲塔兩側各裝上6具煙幕彈發射器;履帶外側加裝鋼質側裙。
勝利之光月刊,民88年12月
M41D最受矚目的改裝是射控與火砲,加裝美國德儀公司的CVTTS夜視射控系統,主砲則改為聯勤自製M32K1 76公厘戰車砲,砲口「胡椒罐」造型的消焰制退器是一大特色。
--------------------------------------------------------------------------
民國103年6月19日補充及更正 :
最近蒐集到的資料顯示(持續收集修正中),國軍從民國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末期,20年間陸續引進870多輛M41(A1、A2、A3各型),其中許多是美軍淘汰後贈送的。接收美軍贈送汰除裝備的好處是不佔美援預算額度,缺點是這些裝備大多狀況不佳、缺少零組件,運費也要我們自付,返國後要花不少時間與預算才能恢復服役狀態。
民國75、76年間,陸軍(不含海軍陸戰隊的戰車營)在帳面上還有696輛M41,但妥善率極低,74年度高裝檢M41的妥善率只有38.34%,這還是戰車部隊基層官兵七拼八湊努力的結果。
另外,前文所說陸軍對M41的升級改良沒有太大興趣,所以直到民國80年代中期台海危機才匆忙改造升級了50輛M41D。這是錯的 !
M41的最大問題是那顆汽油引擎,汽油引擎馬力大、扭力大、加速快,但極耗油,巡航距離只有150公里左右,而且汽油燃點低,作戰時一被擊中就爆,所以升級改裝首要就是更換為柴油引擎。從民國60年代末期開始,就不斷有來自西德、日本、美國、以色列等國廠商提出柴油引擎改裝建議案,加上射控、火砲等各系統的改良案,總數不下10個,我們自己的中山科學院也提過改良案。其中有好幾個案子進入實測階段,但因測試結果不佳、價格昂貴,或是國際政治因素,最後都未能建案進行。
民國70年代因為升級改良遲遲不能定案,陸軍為維持戰力,由兵工署分年進行M41的「性能重建」,也就是大翻修,預訂到民國77年完成。但此時新造M48H戰車也在進行,實際完成多少輛M41翻修還有待查證。
----------------------------------------------------------
105年12月21日補充:
國軍有過多少M41? 不同資料來源有700多輛、870輛或900多輛。近日看到的國防部檔案所載,大略如下:
民國68年規畫陸精一號時,陸軍擁有堪用的戰、甲、自走砲車數量為:
1.戰車1231輛,其中M48A1 237輛、M41 637輛、M24 207輛、M18 108輛、國造64式 42輛。
2.M113/M113A1裝甲車360輛;V-150輪型裝甲車則已建案採購,尚未交車納編。另有M2A1及M3A1半履帶裝甲車約220輛,已列入待淘汰裝備。
3.自走砲車368輛,其中M108 98輛、M52 60輛、M42 210輛。另有M8、M7砲車及陸戰隊汰交給陸軍的48輛LVT(A)砲車,已列入待淘汰裝備,未計入。
到77年規劃陸精六號時,陸軍有:
309輛M48系戰車、696輛M41、255輛M24。
陸軍696輛M41,加上海軍陸戰隊2個戰車營88輛的M41,加上歷年報廢除帳,或是引進時因狀況不佳直接當成"拆零車",M41前後合計超過800多輛應是可信數字。
M41總數在不同時期的資料來源中增增減減,可能原因是計算標準不同。有些是歷年引進數量總和(陸軍加海軍陸戰隊),有時是陸軍當時的堪用數,又有時是當時的總數。
800多輛M41的來源,目前已知的有:
1. 正式軍援管道,多為配件齊全的堪用車。
2. 我方爭取美軍贈送的庫存車,幾乎都為F級(不堪用),運回後還需花不少錢修理與補購配件(如無線電機)。好處是贈送品,不佔軍援預算額度。
3. 低價購入美軍多餘軍品(代號"勤業案"),主要來源地為駐越南及琉球的美軍基地,韓國及美國本土也有。
第2、3項來源因狀況不佳,有些車會拿來殺肉(正式名稱"拆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