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回莒光,有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參觀「莒光指揮部隊史館」。
幾十年來各部隊依規定都要有個隊史館,但是要看部隊長是否重視「史政」業務。有軍史觀念的主官在任時,一個電話記錄下來,各單位美工、史學專長的官士兵調用支援,卯起來限期完成隊史館翻修,熱鬧風光擴大揭幕;不到兩年主官換了,關心重點不在此,隊史館大門深鎖發霉破落。
雖然歷任的部長、總長、總司令,沒有一個敢說史政業務不重要,但是不是有用心、用力於此,所呈現出來的結果真是天差地遠。高華柱將軍民國98年9月接任國防部部長後,國軍史政業務像吃了大力丸,雖然配合整體裁軍政策,國防部史政編譯局一路降編減員,從史政局到史政室再降為政務辦公室下面的史政處。但是這幾年史政處出版書刊的質與量,都超過以往;軍史館的展覽更有看頭,文物、檔案的開放應用也越來越方便。
部長的意志往下貫徹,各軍種、各單位的隊史館這幾年有不少重新整修,更史無前例的在軍史館網站公布47個隊史館資訊。但因為人力困窘,沒有專人專職維持固定對外開放,都要「配合申請單位要求、配合營區節慶或懇親會、配合全民國防活動,並事先預約。」
不管別人怎麼說,光是重視國軍歷史這件事,我真心誠意的向高部長立正敬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年急著一個人回莒光,就是因為西莒除了防空火砲射擊、武器裝備展示,還同時舉辦士官懇親會,想搭個便車,進到莒指部隊史館看看。8月9日早上到了當年的師部(現在的指揮部),民國96年第一次回來時,就發現原來光禿禿的山頭,才20多年竟然已是大樹遮道濃蔭蔽天,要不是幹訓班與英雄館沒變,我連相對位置都認不出來。
問了一個從某間辦公室走出來的二兵,原來士官懇親日是昨天,隊史館今天沒開。厚著臉皮請二兵請示長官,層層轉報,還好長官們都很幫忙,最後在行政排排長(也是隊史館承辦人)的陪同下,如願進館參觀。其中還驚動了副指揮官,特別來與我這個除役上兵聊了幾句。莒指部的長官們,真是感恩啊!
排長說,隊史館最近剛整修完成,因為長官求好心切,還重作了一次。排長也曾奉派回台參加隊史館業務講習,可見這幾年國軍史政工作真的有被重視。
莒指部過去所屬單位的軍旗,最左面「陸軍莒光地區東莒指揮部」是我的老家,那時210師步一營對外如果用「守備銜」就是「馬祖防衛司令部莒光守備區東莒守備隊猛沃營」;最上方那面複製的虎旗,是青年軍201師在古寧頭戰役獲得的。莒光指揮部的血脈淵源自249師,249師往上是49師,再往上可以追溯到201師,不過因為沒有任何文字說明,所以參觀者不容易知道其中關連。
國軍駐守莒光地區簡史,可惜我的210師只有短短幾行字的紀錄。
我在210師服役時前後兩位師長,戴義雨將軍與徐文彧將軍。不過戴將軍的照片好像誤植了。
這位謝抗建將軍,是我新訓中心的上校旅長,升任少將後也到過莒光擔任指揮官。
莒指部步兵營營部連參加101年國軍三項基本體能競賽,榮獲陸軍第一名、全軍第三名。
莒指部隊史館館徽,隊史館也能有自己的徽記令人意外,或許是某一年某一位奉命支援隊史館布置工作阿兵哥的巧思。
從前嵌在青蕃港中正門城牆上的奠基碑石,昨天在中正門繞了幾圈都找不到,問了駐在中正門內的海巡港檢所阿兵哥也不知道,原來被移到隊史館旁指揮部大門哨所牆上。
難得有參觀機會,唯一遺憾莒指部隊史館是以民國73年4月莒光指揮部成立後的史蹟為主,我210師兩度戌守莒光的歷史,只見到簡單文字記載。倒是在青帆村的一棟民宅牆上,意外發現民國54年第10師(代號光武部隊,民國65年改番號210師)協建的碑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