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男接到徵集令(兵單),於指定時間地點集合,由地方政府役政人員帶到新兵訓練中心報到。新訓中心結訓時,新兵經抽籤或選兵的程序,分發到各單位服役。相信這是絕大多數義務役常備兵的阿兵哥共同回憶。

但是曾經有過幾年,因為役男人數太多,新訓中心訓練能量不足應付,而出現過直接由部隊接訓役男,「自訓自用」的特殊情形。例如:6410月,1032梯次的基隆兵,直接向步兵168師虎賁部隊報到,由該師實施新兵訓練,結訓後全體新兵撥入該師各個單位。又如 65324日,1049梯次在關東橋入伍,三天後,直接撥入林口127師班超部隊,由該師自行訓練。(以上取材自兵哥的部落格)民國63、64年間46〈146〉師駐防澎湖時,也曾接訓當地新兵自訓自用;這梯新兵在澎湖入伍後隨該師移防在花蓮退伍。

 「自訓自用」不是新鮮事,早年在大陸時期,各部隊的新兵都是自行訓練。以統一的教材、進度在各地「新兵訓練中心」集中訓練入伍役男,結訓後再分發各部隊,是國軍來台後才建立的制度。

民國40年以後,台灣已從二次大戰的殘破中逐漸恢復,共軍犯台的危機,也因為韓戰爆發、美軍介入台海而舒緩,因此出生率大增。民國39年,台灣出生人口為323643人,民國40年躍升為385383人,民國44年首次突破40萬人(403683人),此後一直到55年,平均每年出生人口約為41萬人。

民國60年以後,這些「四年級生」陸續年滿20歲,男生也到了服役年齡,所以每年約有2021萬名役男。扣除免役、緩徵,平均每個月入伍新兵約有15000人,超過當時新訓中心的接訓能量。

擴充新訓中心的軟硬體非短時間所能完成,為了減輕役男塞車的壓力,那幾年曾有一些臨時性的措施,例如(43、44年次)「獨子」可改服國民兵役等。另外就是本篇主題:「自訓自用」。

「自訓自用」,顧名思義就是由各野戰師接訓入伍役男,完成新兵訓練後,分配本師的各單位。也就是說,新兵們最關心的結訓後抽到哪個單位?會不會去外島等問題,是不存在的。當然,如果遇到全師移防,還是會去外島的。

雖然是自訓自用,還是要依照陸訓部頒發的新兵訓練課程。不過各師實際作法不一,有些單位認真照表操課,也有些會讓新兵去支援構工或其他勤務。

 

新兵「自訓自用」是臨時性作法,民國67年以後,就沒有聽說過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