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許多照片來自軍友60砲長、Tony士官長、坦克貓等軍友,謹此致謝。


            




         民國102「國防知性之旅」第一場次,32日新竹湖口長安營區裝甲兵學校開放。


                        




                          




裝校現址是民國53年9月從清泉崗遷建過來,下面圖片是當年剛建好不久的校部大樓。


                        


                                                  圖片來源 : 勝利之光月刊,民55年5月。


                       


                      


其實我的服役經歷中,只有在東莒早上跑5000公尺時,會經過戰車排掩體,看過那四輛不太像戰車的戰車(連型號都認不出來,退伍多年後才知道那是M18驅逐砲車),其他與裝甲兵都扯不上關係。不過這次裝校之行,意外的有幾分懷舊味道。




 




開始寫這篇的312日,是我1256梯次入伍的33週年。在新竹埔頂的617旅,離湖口還有一段距離,但也是這樣的陰天,初次領教新竹三月的風,只記得好冷,早上入營換上草綠服之後,一直到吃完晚飯才發下大夾克,冷到寫的第一封信,就是請同學來週日會客時,帶兩件衛生衣。


 




                         




走進裝校大門時,60砲長替我照了一張背影。過了30多年,新竹的風還是這麼冷,好像當年入伍那天。




 




這幾年看到的阿兵哥,都覺得好嫩好小,怎麼一臉稚氣就來當兵了。與幾個差不多同齡的軍友聊起,大家的結論是我們作兵時,有許多人是國小、國中畢業後就工作,早已出社會好年,所以比較成熟。不像現在的阿兵哥,入伍前幾乎都是在學校當學生,沒有社會經驗歷練。但是這次在裝校看到幾位上尉,甚至肩上兩顆梅花的中校,也覺得他們像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才驚覺不是人家年紀小,而是自己老。




 


                   


                         




                  裝校隊史館不但展示空間比台北直屬國防部的軍史館大,內容也豐富深入的多。


                      


             這是之前在清泉崗的裝甲兵隊史館。中華民國陸軍裝甲兵月刊,民51年1月。


                      


遇到多位軍友,其中坦克貓與小謝都是裝甲兵出身,而且深入蒐集整理裝甲兵資料多年。坦克貓與我同時當兵,看他的網路暱稱,就知是此道中人而小謝當兵時,更是在此隊史館澆灌無數心血,有他們同行真是獲益良多。




 




經過內行人指點,我這個外行也可以看圖說故事,不對,應該是看圖話唬爛。如果說錯了,請大家用力的糾正。


 




 




戰車出現戰場即將屆滿百年,裝甲兵力應集中,還是分散使用的爭論,始終沒有停過國軍裝甲兵的編裝與配置,幾十年來也是分分合合。


 




                                                 




國軍裝甲兵在抗戰前建立的極少數裝甲戰力,在開戰之初就已損失殆盡,無從驗證何種編裝最適合抗戰後期,駐印軍接受美援重建戰車營,數量仍少,也不曾在國境內作戰。




 




剿共勘亂時期,幾個戰車團被拆散協同步兵作戰,為配合步兵行動,戰車的機動力與衝擊力大受限制,步兵指揮官也不知道如何運用裝甲優勢,打不出來應有的戰力。




 




撤退來台灣,吸取分散兵力的失敗教訓,集中整編成立一個編制超大的裝甲旅,後來更升格為裝甲兵司令部民國50年代,裝甲兵司令部轄有兩個裝甲師及一個裝甲步兵師。




                          




              留學德國軍校的蔣緯國將軍,深受德軍戰術思想影響,大力主張裝甲兵應集中使用。


                       


             老蔣總統視察裝甲兵第一師,裝甲兵司令蔣緯國(後排左三)隨侍。圖片來源 : 勝利之光月刊,民90年2月。


 


 


                                        


民國59年的「嘉禾案」,又將兩個裝甲師降編為四個裝甲旅,裝步師改回重裝步兵師,也在12個重裝步兵師成立一個戰車營與一個直屬戰搜連,原來高度集中的裝甲兵,一半集中一半打散。上面這張掛在一樓角落牆上的「遷台後之裝甲兵」出現一個錯誤,上面寫 : 民國三十九年十一月,「陸嘉案」生效....。  時間早了20年,也不曾見過「陸嘉案」這樣的說法,應該是「嘉禾案」。




 


 


                                       




民國69年開始執行的「陸精案」,再將各重裝步兵師戰車營抽出,集中成立四個戰車群,另外原來獨立建制的兩個裝騎團也擴編為獨立裝甲旅,73年又併編兩個步兵師與裝甲單位編成109、249兩個機械化師,裝甲戰力高度集中。但78年又編了5個步兵師屬戰車營(另一個是花東防衛司令部戰車營),將部分裝甲戰力分散到步兵師



                                         


                       


                                               說到機械化249師(龍虎部隊),又有一段回憶了。


民國69年5月底剛下部隊到東莒,得知我們210師才剛從花蓮移防過來不滿半年。依當時本、外島部隊兩年一換的規律,算算日子,自己大概要到退伍才能回台灣了。不過老鳥們說,我們不會在馬祖待滿兩年,很快就會回台灣,改編成機械化師。


本來不相信「謠指部」如此神通廣大,部隊整編這麼大的機密,都能事先傳達給基層連隊的阿兵哥。但是心中也不免抱著一絲希望,因為那時外島的義務役阿兵哥沒有返台假,想回台灣只有等移防或退伍。


結果等到我真的在馬祖退伍,都還沒有移防的消息,部隊在馬祖待了兩年三個月,才與同為輕裝步兵的249師換防。


「謠指部」錯了嗎?民國69年的確有個「陸精案」,要將兩個輕裝步兵師改編為機械化師,但不是我們210師,而是249與109兩個師;執行的時間也不是69年,而是73年。


                                        


不過當時在馬祖的249師阿兵哥也沒有爽到,那次改編很奇怪,只有師長帶著師旗與印信回台灣,其他官兵就地改編為「莒光地區指揮部」,繼續留在莒光吹海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