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國40年到57年,大專以上畢業男生不需經過考試,服役時就是「預備軍官」。隨著大專院校逐漸增加(民國58年已有約70所大專院校),每年畢業的男生從不足1000人,逐漸增加到10000多人,超過國軍需求人數,並且未經篩選素質參差,所以從58年(57學年度)起,預官改為考選,稱為「新制大專預備軍官」(預官第19期)。但是民國58、59年只有專科畢業男生要考,大學(含獨立學院)畢業男生仍為免試,60年開始大、專畢業男生都要考,碩士班畢業生則仍為免試。

 

    先是專科生要考,隔兩年大學生才要考,並不是歧視專科生,而是基於法律不溯既往原則,以不同修業年限學制區別。簡單的說,是從56年入學的學生開始,二專、五專(五專的專四、專五才視為大專學制)的學生,於58年畢業時首先適用新制,59年加入三專,60年加入四年制大學,至於有些大學學系要唸5(獸醫系)、6(牙醫系)、7(醫學系)年的,則依序加入。

 中國陸軍畫刊5603預官改考選

民國56年公布預官考選新制,從當年入學的大專新生開始適用。(中國陸軍畫刊,56年3月)

 

    從「當然預官」變為「考選預官」,成功嶺大專男生集訓的性質也隨之改變,原來成功嶺集訓同時具有預官入伍教育及學校軍訓雙重性質,只要集訓成績及格,畢業入伍時就是預備軍官。但是預官要考之後,成功嶺集訓是「大專軍訓課程的集中訓練」,而非預官入伍教育;成功嶺集訓不再是役期的一部分,而是「折抵」役期。

 

勝利之光5901-1新制考選預官訓練

第一期新制預官入伍訓練。(中國陸軍畫刊,59年1月)

 延伸閱讀:成功嶺集訓話說從頭http://andro0918.pixnet.net/blog/post/163015697-%E6%88%90%E5%8A%9F%E5%B6%BA%E9%9B%86%E8%A8%93%E8%A9%B1%E8%AA%AA%E5%BE%9E%E9%A0%AD

 

    軍訓是大專的必修課,不修或是不及格就不能畢業,於是僑生要不要上成功嶺成為一大問題。僑生雖然在校期間要上軍訓課,但畢業後除了極少數留在台灣長期定居者應入伍服役外,海外僑民沒有服兵役的義務。成功嶺集訓成為大專軍訓課的一部分後,僑生如果不上,就是必修科目缺曠課、沒成績,也就不能畢業。

 

    僑生要不要上成功嶺?問題還頗為複雜。僑生是對海外華人返國求學的通稱,但僑生來自不同國家地區,有些國家採屬地主義,只要在本國出生者都是該國國民;有些採屬人主義,以父母國籍為子女的國籍;也有兩者兼採或是承認雙重國籍的;還有些僑生拿的是中華民國護照,只有中華民國國籍。為了爭取海外僑民支持,中華民國承認雙重國籍,但大多數國家不承認。香港、澳門又是另一種狀況,因為港澳分別為英國與葡萄牙殖民地,其居民並不具有該國完整國民身分,所以中華民國的法制向來將港澳地區居民與其他國家華僑區別對待。

 

    軍隊是國家主權象徵之一,服兵役是國民才有的義務,成功嶺集訓是穿軍服、拿武器的軍事訓練,還要宣誓効忠中華民國,對許多國家來說,這已是叛國行為。為此許多僑生向學校教官反映,恐怕畢業返回僑居國要吃官司。那時兩岸尖銳對峙,海外華僑社群是雙方在國際上鬥爭的主戰場,僑生軍訓問題如不能妥善解決,將嚴重影響僑生返台升學的意願,也必然降低華僑對中華民國的支持。

 

民國48年以前,大專男生畢業要入營接受預備軍官教育,僑生則在畢業後返回僑居地。48年大專學生暑期集中軍訓開始 ,48至52年僑生可依其志願參加,沒有強制性。53、54兩年具有外國籍的僑生免訓,其他僑生視不同狀況可申請免訓或緩訓。55年8月蔣中正總統在主持當年暑訓結訓典禮時指示,僑生今後應一律參加暑訓,所以56、57年所有僑生都要參加暑訓。

 

到了58年某國(可能是馬來西亞)駐台領事,通知該國在台就讀的僑生,如參加暑訓將喪失該國公民權。因此當年有210位該國僑生未報到受訓,具外國籍的僑生接受中華民國軍事訓練問題正式爆發,政府不得不處理。於是58年8月行政院決定,僑生仍須接受軍訓,不接受者不得享有僑生待遇,但顧慮部分僑生處境困難,可另行編隊

 

    在維持國家法規尊嚴與公平,並兼顧海外僑民實際狀況的原則下,58年9月教育部訂出「海外青年講習會講習實施辦法」,「不方便」上成功嶺的僑生,從59年起須另外參加海青會講習

 

該上成功嶺軍訓,還是參加海青會,依以下原則:

            一、大專學生集訓班(成功嶺集訓)召訓對象:持有中華民國身分證之大專男性(含雙重國籍身份之男性僑生)一律參加「大專學生集訓班暑假集訓」。

二、海外青年講習會召訓對象:凡未在國內設籍無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持外國護照或外僑居留證之大專華裔男生(含持「台灣地區居留證」者),一律參加「海外青年講習會」講習。   

 

 也就是說,有中華民國國籍、領有國民身分證者,是「華僑」,要上成功嶺;沒有中華民國國籍者,是「華裔」,應參加海青會講習。依軍訓成績考查辦法規定,凡未參加暑期成功嶺或海青會集訓者,其軍訓成績不及格不得畢業,所以不論「華僑」或「華裔」除體檢不合格免訓者,必須擇一參加,否則不能享有僑生待遇也不能畢業。

 

   實務上大致可分為: 

  1. 居住國外,但非該國國民,是仍持中華民國護照,旅居海外的中華民國國民(如大多數的韓國僑生),當然要上成功嶺。
  2. 香港、澳門是殖民地,不是主權國家,又是因列強入侵被迫割讓(或租借)的國土,所以我們的法律將港澳人民比照國民,可以拿台灣的身分證、登記台灣戶籍,因此港澳僑生要上成功嶺。
  3. 因僑居國政治情勢(如排華運動)被迫返台的僑生(如印尼、緬甸),就此在台灣定居領有身分證的,也要上成功嶺。
  4. 不承認雙重國籍的國家僑生(如馬來西亞),不用上成功嶺(志願者例外),而是參加海青會講習。

 

 第一期「海外青年講習會」於民國59年7月4日開訓,講習會場地借用中興新村台灣省訓練團,共有華裔僑生581人參加,8月29日結訓(比照當時成功嶺的8週集訓時間)。課程共312小時,其中一般課程(含體能訓練)110小時、反共鬥爭課程86小時、訓育活動(含課外活動)116小時。

 

 59年第一期算是試辦,教育部於60年7月1日正式訂定發布「教育部海外青年講習會講習實施辦法」,海青會講習才算於法有據。之後於63、65年又有兩次修訂,並且擴大由教育部、國防部、僑務委員會3個相關部會會銜發布。

 學生軍訓五十年(67年版)-43海青會沿革

民國66年海青會結訓典禮。(學生軍訓五十年,教育部編印,民67年。)

 

 海青會講習是大專軍訓課程,由教育部軍訓室主辦,隊職幹部抽調各大專院校教官臨時編組,採半軍事化管理,學生膳宿由講習會供應,每月並酌發零用金。受訓學生穿另外製作的制服而非軍服,大多數是室內課,沒有成功嶺的那麼多的軍事訓練課程,只有徒手基本教練、莒拳道與步槍體驗射擊等。最初幾年海青會曾經借用台灣省訓練團、彰化教育學院(彰師大)、淡江大學等地舉辦(之後大多在台北縣林口的僑大先修班),受訓學生從兩三百人到五六百人不等。

學生軍訓五十年(67年版)-44海青會沿革

民國66年教育部長李元簇檢閱海青會學生隊伍,陪同者為軍訓處長趙本立中將。(學生軍訓五十年,教育部編印,民67年。)

 

 民國89年1月,88學年度成功嶺寒訓結訓後,大專學生集訓班畫上句點,從此大專男生不需上成功嶺,海青會講習當然也沒有再存在的理由;91年8月,「教育部海外青年講習會講習實施辦法」公布廢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猛沃營參一 的頭像
    猛沃營參一

    猛沃營參一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