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戰浙東

87軍撤至上海後,隸屬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指揮。222師原將改編為陸戰隊第2旅,但因87軍反對而未能實施,僅師長周雨寰個人調往陸戰隊( 周雨寰將軍調至海軍陸戰隊後,民國39年接任陸戰隊第2任司令,民國44年在任內病逝,得年僅41歲 ),由詹抑強接任222師師長。

此時蔣中正總統已於1月21日負敗戰之責辭職下野,退居浙江奉化老家,但仍以中國國民黨總裁身分繼續指揮軍政。87軍到上海後,即奉命搭乘火車移駐浙江,軍部駐寧波,負責浙東四明山區剿共任務。所轄220師駐新昌、221師駐慈谿、222師駐天臺,其中221師661團第2營整補換裝美械後,擔任奉化溪口總裁居所守備。

38年4月20日,共軍大舉渡過長江,國軍長江防線崩潰。4月25日溪口交警倒戈,蔣總裁乘「太康」艦去台灣前,特別召見87軍軍長段澐,親命堅守象山、穿山半島及沿海島嶼,以確保舟山群島海、空基地安全,段軍長隨即派兵敉平叛亂,暫時穩住浙東沿海局面,並以3個團沿曹娥江佈防,防止共軍南下。

5月16日,共軍三野第7兵團第22軍從杭州東進,20日攻擊曹娥江畔孫瑞鎮,守軍221師不敵後撤,共軍渡河成功後繼續向寧波攻擊前進,連陷餘姚、慈谿,25日即攻下寧波;同日上海國軍在混亂中撤退,上海保衛戰結束。

共軍占領寧波後,次日攻陷寧波外港鎮海,87軍一路敗退,軍部撤往舟山群島的定海(舟山群島最大島)。7月5日,共軍進攻象山半島,222師以664、665團交互掩護且戰且走,7日退至南田島;8日,共軍進攻寧海、黃坦,已撤至定海島上的221師,趁共軍後防空虛,由師長王永樹、副師長程立佐各率1個團,搭乘海軍第一艦隊中字號登陸艦,在海、空軍支援下於9日黎明登陸龍山,直插寧波敵後。初期進展尚稱順利,殲敵300餘擄獲武器百餘件,但次日共軍增援,反成被包圍之勢,故再撤回定海。

 38年9月,駐守舟山群島的87軍將歷次作戰損失最大的220師解編,兵員裝備分別編入221師(代師長吳淵明)、222師(師長詹抑強),成為2師制之軍;軍長段澐也由副軍長朱致一(塘沽之役與87軍並肩作戰的獨95師師長)接任。

青年軍史-5 208師歷任師長-朱致一.jpg

     整編208師擴編為87軍後的第二任軍長朱致一將軍。

 

同時駐防舟山群島的還有75軍、獨71師、陸戰第1旅,以及總預備隊67軍(軍長劉廉一,轄67、75兩師),海軍則為第一艦隊,空軍為第1、4大隊,上級為舟山防衛司令部(司令官石覺)。

 在此之前,從上海撤退的許多部隊先暫停舟山休整,其中在上海保衛戰前,才剛由南京總統府警衛團等部隊整編而成的第208師(師長李毓南),6月也撤至舟山(隨即改番號為第92師隨99軍撤往台灣花蓮)。而208師是87軍擴編前的老番號,在之後39年6月的整編中,221師又恢復208師番號,所以許多資料張冠李戴,將這兩個沒有沿革淵源,但都曾經以208師為番號的師混為一談。

 

登步戰役

民國38年國軍一路敗退,蔣中正總統為圖東山再起,規劃以台灣為休養生息重整戰力的大後方,舟山群島則是反攻的前進基地與躍出跳板。舟山群島在浙江外海不遠,有340多個島嶼,最大島定海,面積約476平方公里,是金門的3倍大。舟山近距離直接威脅浙江、江蘇、上海、南京等沿海精華地區,有極佳的戰略位置,因此在當時局勢一片糜爛,近乎土崩瓦解的惡劣狀況下,還撥出4000萬銀元,在定海趕建大型機場。

舟山群島如共軍之在背芒刺,38年8月共軍開始攻擊浙江沿岸島嶼,逐一攻佔定海外圍小島。8月12日陷大榭、8月23日佔梅山,10月初金塘山、蝦峙、六衡等島亦相繼失守,18日共軍61師183團第3營攻陷梅花島,威脅定海。

 登步島介於梅花島與定海之間,為定海主要港口沈家門屏障,要守定海則必先守登步。登步島長3公里、寬6公里,山頭起伏地形崎嶇,最高處為海拔212公尺的砲台山,居民約3,600人,各港口多無碼頭設施,中大型船隻要靠小船接駁,部隊運動不易。10月21日,87軍以 221師(代理師長吳淵明)配屬一個80軍的山砲連,進駐登步島、朱家尖島及大螞蟻島;軍部及222師(師長詹抑強)駐定海本島沈家門一帶。

登步島距共軍已占領之梅花島僅0.54海浬(約1,000公尺),全島在共軍火砲射程內。221師所轄3個團,661團(團長蕭化育)及662團(團長陳謙)第1、3營,共5個步兵營配屬1個75山砲連的兵力守登步島;663團(團長湯紹箕)守東北邊的朱家尖島;662團第2營守西邊的大螞蟻島。87軍自塘沽撤退後,即未補充兵員,此時各團員額約編制七成,師砲兵、工兵則不及半數。

 登步島當面共軍為21軍61師,為該軍戰力最強之部,7月進佔寧波、奉化後,即徵船徵糧,演練渡海攻擊及山區作戰。原訂11月2日進攻登步,因海象惡劣延後,3日天候亦不佳,但正好限制我海空軍活動,黃昏前共軍開始砲擊登步,入夜後主攻之61師182、183團約5,000人(戰後擄獲共軍所述,當時共軍61師每連約110人、每營520餘人、每團2,000餘人,全師約8,000餘人),在火砲掩護下開始登船。20時20分首批共軍登陸,與守軍激戰,午夜前共軍兩個團都已上岸,守軍海岸防線遭突破,退守砲台山、流水岩、大山一線高地。

登步戰役首日-1.jpg

登步戰役首日傍晚共軍登陸後突破221師防線,至次日天亮時221師已退至登步島西南(圖中藍圈處)。(來源:登步戰役,國防部史政處編印,民45年。)

 

221師代理師長吳淵明為示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之志,下令所有船隻離開登步駛往定海,不能航行的則予炸沉。共軍整夜持續強攻,4日天亮時守軍被逼退至登步島西北一角的雞冠礁周圍,傷亡慘重情況危急,87軍軍長朱致一於上午8時從定海趕抵登步親自指揮,並帶來援軍將至的消息,守軍士氣為之一振。

3日晚間共軍登陸後,舟山防衛司令部司令官石覺立即下令,派定海總預備隊67軍的75師224團(團長蕭宏毅)支援登步,限令拂曉前抵達沈家門登船馳援登步。

增援的75師224團雖然提前在半夜就趕到沈家門登船,但因上下船困難,直到4日上午9時30分,全團才在登步島雞冠礁登陸完畢。224團登陸後,歸221師師長吳淵明指揮,上午10時開始,661、662團在224團增援下,分左右翼反攻;此時天候轉佳,我海空軍出動炸射共軍陣地,並阻絕其後續部隊增援。戰至下午,左右翼均有進展,入夜前恢復砲台山、大山一線陣地。

登步戰役圖-B.jpg

登步戰役國軍第一階段反攻,由增援的75師224團與221師兩個團聯手將共軍逼退,恢復砲台山陣地。

 

4日凌晨3時30師,又因登步戰況危急,石司令官再令67軍67師(師長何世統)率該師200、201團從定海登船增援登步。 67師的200、201團在師長何世統率領下,雖於4日凌晨即受命由定海登利濟、仲凱兩輪支援登步,但因定海碼頭僅能停靠一艘輪船,且只有一具扶梯,兩團官兵成一路縱隊緩慢登船,抵達登步後又無碼頭靠岸,原來接駁船隻已於前夜奉令駛離或炸沉,僅能以兩輪所附4隻小艇往來接駁。據參戰官兵回憶,登陸時風雨甚大,只能靠手划舢舨緩慢接駁,部分官兵甚至徒手泅泳上岸。遲至15時30分,67師師長何世統才抵達87軍指揮所,而200團(團長顏珍珠)仍在陸續下船集結中,201團尚未登陸。

 此時221師守軍已連續作戰20小時,先來支援的224團也激戰竟日,遂由200團逐次投入兵力接替攻擊,至4日24時攻克流水岩東北高地。當夜共軍反撲,衝殺10餘次,雙方傷亡俱重。

登步戰役圖-4B.jpg

登步戰役國軍第二階段反攻,增援的67師200團接手攻下流水岩高地,登步島北半部重回國軍掌握。

 

 5日凌晨1時,共軍61師181團(一說為教導團)1,000餘人從桃花島增援,上岸後搶攻砲台山、張網灣山高地,與守軍224團、661團猛烈交戰,陣地幾度易手,至清晨7時共軍不支退走。

5日天亮,國軍已恢復登步島北半部陣地,67師201團(團長李向辰)也完成登陸,由67軍軍長劉廉一指揮,重新調整佈署,部隊稍事休整後,於11時全線反攻。18時共軍退守登步島南岸一帶集結整頓,19時30分換由共軍發動反攻,朱、劉兩位軍長研判,應為共軍撤退前之掩護,令各團堅守防線。

6日凌晨1時30分,67師的199團(團長汪敬煦)也登陸集結完畢,而221師661、662團及75師224團已作戰兩日夜,傷亡慘重疲憊不堪。凌晨3時,67師師長何世統以200、201團並列向南攻擊,分割包圍企圖退回桃花島的共軍,224團及661團也同時出擊。4時30分,各團攻抵南海岸,7時肅清殘敵,8時清掃戰場結束戰鬥。

登步戰役圖-3-1.jpg

登步戰役國軍第三階段反攻,221師、75師及67師各團並列出擊,將共軍逐出登步島。

 

雙方上萬人馬在不足18平方公里的小島廝殺2天3夜前後60小時,國軍戰志頑強,讓渡江之後勢如破竹的共軍攻勢頓挫;戰鬥之慘烈,較古寧頭之役有過之而無不及。

登步之役的地面戰鬥,國軍先後有3個師的6個團(欠)參戰,兵力約8,000人;共軍則有61師3個團約7,000人(共方資料稱僅2個團,181團或教導團未參戰;另有資料記載共軍尚有23軍之一部參戰)。戰損傷亡的情形,雙方說法不一:        

 國防部史政局民國45年編印的「「登步戰史」統計,國軍傷、亡、失蹤共2,928人;共軍傷、亡共3740人。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編印的「國民革命軍青年軍軍史」載:國軍營長以下軍官陣亡150餘人,士官兵傷亡3,000餘人;共軍遺屍5,000餘具,被俘300餘人。

       87軍軍長朱致一回憶:「綜計是役我傷亡軍官121員,士兵2704名,斃傷匪官兵3660餘人,俘匪279人。」   

維基百科引共軍三野戰史稱:「登步島戰鬥共擊斃、擊傷、俘虜國軍3,394人,解放軍陣亡380人,傷953人,無一人被敵軍俘虜。」


    以上資料有關國軍傷亡人數相當接近,共軍傷亡則數目差異甚大,但共軍登陸失敗退回是事實,之後半年共軍也未再對舟山諸島發動大規模攻擊。

 

戰後檢討,221師雖然奮勇作戰犧牲慘重,但防線遭共軍攻破在先,反攻又得友軍之力,所以不賞不罰。

221師師長吳淵明登步戰役紀念文B.jpg

登步戰役後殉國官兵忠骸集中於登步島雞冠礁集中安葬,並由221師師長吳淵明撰寫墓誌銘。

 

67師則列為登步戰役首功,該師後以「登步」為部隊榮譽代號,來台後幾經整編,由步兵84師、284師演變為今日新竹湖口的裝甲584旅。

登部隊徽.jpg

67師(84師、284師)以登步戰役為其最光榮歷史,故以「登步」為部隊榮譽代號,隊徽中青天白日下方即為登步島圖形。但民國88年精實案改編為裝甲584旅後,改以裝甲部隊共用的三角型隊徽。

 

舟山群島為反攻作戰的前進基地,登步之役後至民國39年上半年,共進駐5個軍及3個獨立師12萬餘人,為當時陸軍總兵力的四分之一;海面有海軍第一艦隊封鎖上海港;定海島上機場的戰鬥機、轟炸機經常出擊南京、上海、杭州。

  國軍原來擁有舟山海面制空權,但39年4月2日空軍F47螺旋槳戰鬥機在舟山空域巡邏時,遭共軍米格15噴射戰鬥機突襲擊落,證明共軍已有蘇聯援助的先進戰機。舟山距離台灣補給線太長,需要空軍全程掩護,而失去制空權,制海權也難保,沒有制空制海能力,地面戰力再強也是困獸之鬥。在共軍優勢兵力的威脅下,39年5月13日起3天內,舟山群島陸海空軍及配屬部隊、軍眷等14萬餘人全部撤回台灣(只留下最南端的上、下大陳與一江山島為前哨,直到44年1月撤守)。5月16日共軍才發現國軍撤走,終於得以進佔舟山群島。


 金門古寧頭大捷與不到10天後的登步大捷,兩次成功的反登陸作戰是戡亂後期國軍難得勝仗,更是國軍固守台灣的轉捩點,然而因半年後舟山撤守,登步大捷遠不如金門古寧頭大捷廣為人知。

 

舟山撤退是蔣中正總統心頭大痛,從舟山出擊反攻,遠遠優於從台灣辛苦往北打,而就在舟山撤退6個星期後,6月25日韓戰爆發,美軍第七艦隊宣布巡防台海,阻斷共軍跨海。如果晚一個半月,舟山就不須撤退,反而得到美軍海空武力屏障,與台灣互為犄角,往後60年的兩岸歷史就要改寫了。
   

------------------------------------------------------------

上一篇:第87軍時期--塘大之役(https://andro0918.pixnet.net/blog/post/230436475-%e8%ba%8d%e9%a6%ac%e9%a9%83%e9%a8%8e-%e5%85%89%e6%ad%a6%e4%b8%ad%e8%88%88%e2%80%94%e9%99%b8%e8%bb%8d%e6%ad%a5%e5%85%b5%e7%ac%ac210%e5%b8%ab%28%e4%b8%89%29%e7%ac%ac87)

下一篇:步兵第10師--撤台初期(https://andro0918.pixnet.net/blog/post/230461679-%E8%BA%8D%E9%A6%AC%E9%A9%83%E9%A8%8E-%E5%85%89%E6%AD%A6%E4%B8%AD%E8%88%88%E2%80%94%E9%99%B8%E8%BB%8D%E6%AD%A5%E5%85%B5%E7%AC%AC210%E5%B8%AB(%E4%BA%94)%E6%AD%A5%E5%85%B5)

 

 

arrow
arrow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