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分別寫過 壯志未酬的國造M16 http://andro0918.pixnet.net/blog/post/180109932-%E5%A3%AF%E5%BF%97%E6%9C%AA%E9%85%AC%E7%9A%84%E5%9C%8B%E9%80%A0m16

無緣的AR18 http://andro0918.pixnet.net/blog/post/179500113-%E7%84%A1%E7%B7%A3%E7%9A%84ar-18

 

兩篇關於國軍在民國50年代末期,對於下一代小口徑制式步槍選擇的概略經過,有興趣的可以看看,可以對本文的背景有較多瞭解。

-----------------------------------------------------------------------

民國55年初,經過高層將領多次討論研商,與各軍種、處署意見綜合,對國軍下一代制式步槍的選擇,多數偏向仿造美軍的M14步槍。當時美軍顧問團團長戚烈拉少將,也曾對國防部表明M14/M60為國軍未來10年最佳之輕兵器選擇;而由於美軍的M16換裝初期在越南戰場表現不佳,美軍顧問團陸軍組的顧問對M16評價甚低。

   55年3、4月,聯勤兩次向國防部長蔣經國簡報自製步槍研析方案,蔣部長指示「以M14為宜」;會後參謀總長黎玉璽也同意聯勤總司令賴名湯的建議,製造M14步槍及M60機槍。5月9日,國防部正式核定籌製M14步槍。

  但是一個月後,陸軍作戰發展司令部又發函聯勤兵工署,建議將自製步槍改為M16。9月,國防部令聯勤總部就美造M1、M14、M16及日造64式等各型步槍進行比較研究。聯勤從戰術、補給、製造三方面分析,結論仍是M14較優。

民國55年10月,國防部長蔣經國在部務會報中裁示,聯勤正式簽報生產M14;同月國防部也上「大簽」給蔣中正總統,總統批示同意製造M14步槍及M60機槍,全案就此確定。 

    民國56年1月23日,我方由聯勤賴名湯總司令與美國國防部代表法蘭克費地(Frank J. Fede ),代表雙方政府簽訂「關於M14步槍及M60機槍製造許可證協議備忘錄」,約定兩年內在台灣建立M14步槍及M60機槍之生產能量。

 不過蔣經國部長56年3月27日巡視聯勤總部時又指示:「以M14步槍及M60機槍設備,先準備籌造M16步槍之計畫,俟政府有經費時,同時也能製造M16。」5月,國防部正式函令聯勤提報「M16步槍之預備製造程序及計畫。」6月,聯勤提出評估報告,表示正集中人力籌建M14/M60生產,無法另行規劃產製M16生產。國防部同意暫緩。

 

 

中國聯勤月刊5610-3-57式步槍首次公開高魁元

民國56年10月出版的「中國聯勤月刊」上的這張照片,應該是官方首次公開中華民國國軍已經開始仿製M14步槍。仿造M14/M60步、機槍(國造五七式步、機槍)的「建新12號」案,當時仍屬機密,竟然就這樣登出來,不知有無人受到處分。

 

中國聯勤月刊5610-2-M16蔣經國-1

蔣經國似乎對M16情有獨鍾,不止一次指示要聯勤研究進行M16步槍的仿製。這張照片同樣是56年10月出版的「中國聯勤月刊」所刊出。

然而小口徑步槍已漸成為輕兵器主流,蔣經國部長也對M16念念不忘,所以這幾年間,國防部及陸軍、聯勤多次對包括M16、AR18在內的幾種小口徑步槍,進行評估測試與研析。

    M16已是美軍制式步槍,自然有其優勢,但是聯勤幾次的測試評估結論,都建議仿製AR18較佳。除了槍枝性能,聯勤應該是考量如果要仿製,M16所需的材料與技術(鋁合金機匣及玻璃纖維槍托護木等),為當時台灣工業水準所不及,無法達到百分之百自製目標;而AR18主要以鋼板沖壓銲接,或是鉚釘結合,是聯勤已能掌握的技術。

      其實AR18與M16都是美國槍械設計奇才尤金史通納(Eugene Stoner)的傑作,但由不同公司生產,所以在市場上相互競爭。生產AR18的美國阿姆來特( ArmaLite)公司向國防部提出AR-18生產企畫書,可在短時間內完成國軍部隊換裝,也來台考察合作生產的可行性;M16的柯特(Colt)公司則在民國57年6月派出國外部經理與工程師來台現場實槍實彈展示。

 M16實槍展示在台北聯勤四四兵工廠(206廠)後方的三張犁靶場(大約在今日信義計畫區靠近象山隧道附近),由聯勤副總司令毛瀛初中將主持。

  

中國聯勤月刊5709-2-M16展示AR18缺點-1

當天展示的有M16A1步槍、XM177卡賓槍、M16重管自動步槍(槍管加厚與附兩腳架),以及附掛在M16槍管下方的40槍榴彈發射器(M203原型)。圖片來源:中國聯勤月刊,民57年9月。

 

 

中國聯勤月刊5709-2-M16展示AR18缺點-2

擔任射擊的柯特公司工程師勞安為展示M16的後座力輕微,除正常射擊姿勢外,還將槍托抵住自己下顎全自動射擊,再單手平舉持槍射擊,頗具戲劇效果。圖片來源:中國聯勤月刊,民57年9月。

 

   除了強調自家產品多棒,科特公司也不忘說對手的壞話,將AR18的缺點洋洋灑灑列了一堆:

    AR18槍管內未鍍鉻,容易磨損鏽蝕。

    AR18無寒帶扳機設計。

    AR18未大量生產為制式裝備,且無實戰考驗。

    AR18之塑膠護木會被擦槍油侵蝕。

    AR18槍身細微開口處無防塵設計,碎屑塵土容易滲入造成故障。

    AR18復進彈簧材質與鋼琴線相同,極易生鏽。

    AR18為摺疊槍托,折疊絞鏈處易斷裂。

    AR18更換槍管時,上機匣需一併更換。

 

58年6月國防部部務會談再次研商輕武器換裝政策,依陸軍總部所提報告討論決定,自製M14(國造57式步槍)依之前的規劃,配發換裝重裝步兵師與陸戰師;而小口徑步槍則選定向美國柯特(Colt)公司採購M16A1,換裝輕裝師、裝甲裝步、特戰總隊及空降旅、東引反共救國軍及部分憲兵營等部隊(共約49000枝),AR18確定出局。

AR18雖然未能中選為國軍制式步槍,但聯勤仍曾仿製並改進少量的AR18測試,日後的國造六五式步槍設計也可看到AR18的影子。

 

中國聯勤月刊5904-M16與AR18黃杰高魁元-3  

民國59年4月的中國聯勤月刊封面,右邊是國防部長黃杰拿著M16,中間是聯勤總司令劉廣凱,左邊是參謀總長高魁元。高魁元手上那枝AR18是木質槍托,與槍身連結處也沒有絞鏈,所以這枝AR18應是聯勤仿製,而非原廠的AR18。

----------------------------------

民國105年12月23日補充:

中華民國國軍民60年-M16步槍可能是首次公開中華民國國軍民60年-M16

上面兩張照片出現在民國60年1月由國防部總政戰部出版的「中華民國國軍」畫冊,這兩張照片可能是國軍換裝M16A1步槍的最早公開照片,圖中操作M16步槍的是裝4旅裝步營第3連的官兵,實際上優先換發M16的是2個空降旅。照片拍攝時間一定早於60年1月的出版時間,但奇怪的是依據國防部史政檔案資料,國軍向美國COLT公司採購的第一批M16A1步槍2600枝(代號59127專案),是在民國59年12月23日簽約,60年4月才交貨。

 

M16A1採購總數不到50000枝,而且是分年採購,第一年只有2600枝(代號59127專案),所以換裝速度很慢,61年11月國防部的檔案顯示,當時各部隊M16步槍編制數為49510枝,實際撥發數7550枝(其中5561枝優先分配空降司令部與2個空降旅)。62、63年陸續加購,直到64年度25000枝到貨後,才補足需求(如輕裝57師民國63年初移防馬祖前完成M16步槍換裝。)。

民國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陸軍開始換裝國造65K2步槍,當時M16步槍經過近20年的服役,狀況大多很差,逐漸從第一線部隊淘汰,其中部分改分配給新訓中心。而M16A1零件美國原廠也已無生產,因此曾進口一批M16A2的圓型護木組件,替換M16A1極容易破裂的三角型護木,成為獨一無二的特殊構型。

sunny的照片M16A1裝A2圓形護木.jpg

軍友SUNNY提供的珍貴照片,M16A1改裝A2的圓形護木,可能是M16系列中獨一無二的構型。

下面這張照片是出現於民國84年9月空軍防砲警衛司令部編印的「建軍紀念特刊」,照片中空軍警衛部隊已換穿迷彩服,手持M16A1步槍。

 

DSCN7249

==================================

106年6月14日補充 : 據民國96年11月"兵器戰術圖解"雙月刊第35期報導,當時陸軍航特部使用M16A1作為訓練用槍。  但此時的M16應該只是不具射擊功能的教學槍而已。

=================================

106年9月27日補充: 感謝軍友airbornesharka補充,民國82-84年在空降部隊服役時,其旅上仍有使用M16A1,有三角護木也有改成圓形護木。

==================================

108年5月23日補充: 感謝網友補充,民84到民86年空特部砲兵營120砲連仍使用M16A1,但 大量改換原三角形護木為半圓形的A2護木,槍托、複進簧組也大都更換為新品,射擊精度妥善率均遠高於步兵營使用的65K1、K2, 旅上射擊隊用槍也還是優先選用M16。 當時機匣打印為AR-15 大部份是柯爾特公司製造,也有少量其他廠家製造,因為廠徽不是獨角獸,部隊持續使用至民87年88年陸續換裝T85。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