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營參一是在"反共抗俄"年代長大的.當年電視台及報紙非常關切越南的戰爭.這代表自由民主與邪惡共產的重要鬥爭.耳濡目染下,我們這年紀的人對越南"淪陷"過程均有一定的了解。還記得民國64年那個春天,每天電視新聞不斷播放越南戰爭的最新狀況, ....南越今天丟了機場,明天掉了一個省(約等於台灣的縣),心中不免為同為"民主陣營"的南越發愁,幾個重要基地---蜆港,邦美蜀.........至今仍記憶深刻.」(引自非看不可的60砲長越南遊記


 


                          


        民國100年6月3日禁菸節,為了抗議台灣越來越嚴格的抽菸限制,夥同60砲長、政戰士老賴、大膽砲兵,前往可以隨處抽菸的越南。由在當地打拼10年的台灣之光天兵石頭擔任嚮導,加上第二天趕來會合的61C,一行六人在西貢(胡志明市)及近郊考察越戰遺跡與打靶。



             


         四天行程中,隨處可見共產黨最擅長的「憶苦思甜」宣傳手法,強調以前在帝國主義侵略者的鐵蹄下有多苦,「解放」後多甜。其實不止共產國家,全世界每一個執政黨,每一個國家元首,都會不斷的告訴人民,因為我當家,你們才有好日子,所以要支持我繼續執政。


                


        1954年法國殖民政府撤出,南北越以北緯17度為界分治之後,北越的胡志明就開始他的統一大業。在北越的支持下,南越境內不斷有「越南民族解放陣線」(簡稱「越解」,老美稱VC,我們通稱越共)武裝遊擊活動。美國則在圍堵共產主義擴張的全球戰略下,派出軍事顧問團協助編訓南越軍隊,顧問越派越多,也涉入實際作戰。1965-66年美軍正規部隊開始全面介入,1969年達到549500人的最高峰,之後美國總統尼克森為實現其競選政見,實施「越戰越南化」政策,開始逐步撤軍,並將武器裝備移交南越,南越則同步擴軍。


 


          




           從上圖統計可以看出,自1965年至1971年的6年是美軍參戰的高峰期,而這6年越戰,改變之後40年的美國。


 




        1972年,談談打打多年的四方(南越、美國、北越、越解)巴黎和會,終於簽訂和平協定,美軍作戰部隊全面撤出越南,僅留下顧問及後勤單位,而北越外長黎德壽與美國國務卿季辛吉,竟然還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諷刺的是,三年後的1975年,北越正規軍毫不客氣入侵南越,摧枯拉朽般完成「統一大業」。




 




 




       當年美國國內的反戰運動造成社會分裂,傳統價值觀瓦解;戰場上的美軍不知為何而戰,暴行頻傳。而大批媒體記者隨軍採訪,極盡煽情之能事,每天晚間電視新聞的越戰殘酷畫面,陪著兩億美國人吃晚餐,所以有人說越戰是第一個「電視戰爭」。




 




       老美灰頭土臉的撤出越南,越戰也打垮了老美的自尊與驕傲。最足以表達老美對越戰觀感的,該是好萊塢拍的戰爭片。老美拍的一戰、二戰電影,美軍的形象都是趾高氣昂,解救萬民於倒懸的正義之師,不但仁者無敵,各色美女也自動倒貼,這幾年太空科幻片當道,連外星女人都愛上美國大兵。但是越戰片中的美軍,似乎只會嫖妓吸毒、殺人放火。而幾乎必定會出現的鏡頭,就是越共神出鬼沒在後追擊,死傷慘重、潰不成軍的美國大兵從叢林中竄出,連滾帶爬上了直升機倉皇逃走。




 




       我認為就軍事層面來看,美軍在越南其實打的還不壞。1960年代的美軍戰略與戰術,原來是準備在歐洲大陸與蘇聯進行核子戰爭環境下的大規模會戰。所以初到越南時,無論部隊編裝、武器裝備及戰術思想,都是大砲打小鳥,十分不合用,吃了不少虧。但是老美認真檢討改進,加上國力強大科技進步,很快就發展出新的戰術及武器,越共其實已經撐不下去。




 




        所謂的越共,應該是北緯17度以南,南越共和國境內的共黨游擊隊,但是越戰中真正土生土長的越共其實人數不多,也不全是像電影中如此勇猛驃悍,在美軍強大的兵力與火力清剿到幾無立足之地。而是北越從一點都不小的「胡志明小徑」,將大批的武器彈藥與各類補給,還有整師、整團正規軍換穿越共制服(俗稱黑睡衣),源源不絕繞道寮國、高棉進入南越,越共才會越打越多。


 



      
美軍在越南最大的問題,應該是受限於國際及國內政治,將作戰目標訂為「綏靖」而非「求勝」(美國從未對北越宣戰,而是應南越政府之請,協助打擊南越境內的反政府武裝),所以劃地自限地面部隊只在17度線以南,進行「搜索與摧毀」任務。既然不求全面勝利,只要維持地方治安與南越政府的存在,注定美軍必然損兵折將無功而返的命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