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拍賣網站買到一本「光武部隊袍澤通訊錄」,「光武」是我服役時陸軍步兵第210師的代號,效法東漢「光武中興」之意,可能是民國48年左右開始使用。
第210師前身為抗戰末期的青年軍第208師,民國34年4月於江西黎川成立,尚未編練完成抗戰即已勝利;戡亂初期主要在北平擔任第二期青年軍招募訓練,只擔負有限度的地方綏靖與交通線維護,後擴編為第87軍納入戰鬥序列,37年12月駐守河北塘沽,抵擋3倍數量的共軍,堅守36天;38年12月退至浙江舟山群島登步島,遭共軍攻擊僅存登步島一隅,後與友軍協同反攻,共創「登步大捷」,但因陣地失守在先,反攻又得友軍之力,所以不賞不罰;民國47年金門823砲戰期間為金南師。
來台灣後歷經多次改編,先後有過第221師、第208師、第10師、第38師及第210師等番號。
民國78年7月「陸精六號案」,第210師併編入「花東防衛司令部」,但師番號平時保留戰時恢復,原所屬各旅、營、連繼續使用原來軍旗、印信,沒有換發,也仍以「光武」為代號。88年1月「精實案」,承續210師的628旅於花蓮北埔改編為步兵128旅。95年3月「精進案」,128旅番號撤銷,光武部隊至此走入歷史。
這本通訊錄是民國81年12月編印,只有43頁的小冊。依末頁編印說明,係依據80年8月光武部隊袍澤聯誼會邀請函名冊編列,依居住地區及姓名筆劃分排,共收錄524位我光武部隊的前輩。
編印者主要署名為民國56年5月至59年7月擔任第10師師長的王興詩將軍。
王將軍接替苟雲森將軍任第10師師長,當時部隊在馬祖北竿,並分遣1個加強團駐白犬(東莒、西莒),1個加強連駐亮島。駐防期間除戰備工程外,還完成北竿塘岐國宅、橋仔禎祥國小、村公所、中山國中校舍,以及西犬國民住宅新建工程等重要地方建設。57 年12月「大義演習」王將軍率全師返台為蘭陽師,防區分佈宜蘭、花蓮;移防前獲馬防部年度裝備檢查師級第一名。58年11月「嘉禾案」將第10師改編為五營制輕裝步兵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