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的前瞻計畫包括2個軍團、6個軍、21個步兵師及2個裝甲師的改編,幾乎是陸軍當時全部的戰鬥單位。在美方將步兵師改編縮水為15個師之後,2個前瞻軍團及2個前瞻裝甲師計畫不變,6個軍則減成5個軍。但我方決定仍維持6個軍21個步兵師的編制,所以有1個軍與6個師由我方參照前瞻計畫自行改編。

前瞻計畫仿效美國陸軍的攻勢型編裝,而非國土防衛的守勢型,部隊要能夠在遠離基地的境外自給自足作戰,因此不僅前瞻步兵師大幅增加戰鬥後勤支援能力,軍團與軍的組織也調整擴充。

 

前瞻軍

前瞻軍團與前瞻軍的改編計畫初稿雖然在47年5月就已完成,但因優先改編步兵師,再視步兵師改編進度與結餘員額,逐一改編軍與軍團,預定每完成3個師前瞻訓練後,改編1個前瞻軍。47年底已有3個步兵師(19、84、34師)完成改編後,第一個改編的軍是第二軍(第二軍原為登步之役立下戰功的六十七軍,也是41年第一個接受美軍顧問團訓練的軍)。第二軍於47年12月16日完成組織調整,48年1月進行改編訓練4個月,但是因為裝備不足,實際進行訓練的只有軍司令部、軍部連、衛生連、憲兵營及通信營等5個單位(3月份再加上新編的155加砲營)。之後為配合編組「精選軍」計畫,第二軍優先撥補裝備,到48年底除缺裝1個8吋榴砲營外,各單位裝備都已撥補,並完成改編。

002-080102-00071-011-007x.jpg

002-080102-00071-011-008x.jpg

前瞻軍改編前後組織及戰力比較圖,這是初期的規劃,最後許多編裝因無法實現而取消,如軍部連航空排(7架L19觀測聯絡機),軍之下轄1個裝甲騎兵團等。但是前瞻軍的砲兵火力大幅增強,從2個105榴砲營及1個155榴砲營,改成3個155榴砲營、1個155加砲營。原訂每個軍各1個8吋榴砲營則未編成,因為當時全軍只有12門,且全部布署在金門,直到57年新到美援26門,才在2個軍團砲兵中各增編1個8吋榴砲營。(國史館)(感謝網友DEN指教,渠尊翁50年12月至52年8月任職於第二軍軍砲兵指揮部時,上圖新編裝中列為裁編的40高砲仍在役,也有牽引式4管50機槍,顯然第二軍砲兵原有的高射機砲連(陸高連)仍然在編裝內。)(112/04/21補充: 5個美援編成的前瞻軍的軍砲兵,後來編成後都有2個高射機砲連。)

第二個改編的前瞻軍為第九軍,雖然從49年2月16日就已開始改編,但因裝備不足未能完整編成。其餘3個前瞻軍(第一、三、八軍)的改編,也到54年才全部完成,主要原因是許多支援與後勤單位要等美援裝備逐年到達後,才能開始編訓。

未改編的第十軍,顧及單位官兵心態,陸軍特別將第十軍稱為「甲種軍」,5個前瞻軍則稱為「乙種軍」。

 

前瞻軍團

前瞻計畫進行時,正是美蘇兩大集團尖銳對峙的年代,第三次世界大戰隨時可能爆發,而且雙方都預設將來會是互相投擲大量原子彈的戰場。因此前瞻計畫的目標之一,就是陸軍要能在核戰環境中作戰,而且完成第一階段的改編後,步兵師更要進一步仿效美軍「五角原子師」的編裝,以提升在原子戰場的生存及戰力。

最足以反映這種準備打核子戰爭思想的,就是前瞻軍團的編裝。陸軍總部在48年提出前瞻軍團組織編制初稿時,在軍團之下,新設過去沒有的軍團砲兵指揮部,其下有3個不同口徑的高砲營,用來對付前來投擲原子彈的敵機,還有可攜帶原子彈頭的勝利女神飛彈營(高空防空飛彈)、中士飛彈營(MGM-29 Sergeant 地對地中短程飛彈),以及可發射核生化彈頭的誠實約翰火箭營( MGR-1 Honest John 地對地長程火箭砲)與240公厘榴砲營。

002-080102-00071-011-009m.jpg

前瞻軍團改編前後組織比較表,這是48年的初稿。(國史館)

51年前瞻軍團組織.jpg

51年修訂版的前瞻軍團組織系統表,初稿中的飛彈營都已消失。主要增編1個砲兵群、1個工程工兵群、1個裝甲騎兵團及1個化學兵營;員額增加6342人,共21658員。由於裝備不齊,前瞻軍團的改編時程很長。

 

美援裝備優先撥補外島及前瞻步兵師,而且在不增加陸軍總員額的前提下,要等21個步兵師逐批完成改編,多餘員額撥編前瞻軍與前瞻軍團的新單位,所以2個軍團從51年10月開始配合「陸軍五年軍援計畫1963-1967」之美援裝備到達先後,到54年9月才完成前瞻改編。

 

裝甲兵師

陸軍總部48年6月就已將前瞻裝甲兵師編裝草案,送請美軍事顧問團陸軍組提供意見。經過雙方多次討論修改,也因為優先改編前瞻步兵師,直到52年21個步兵師都完成前瞻/邁進改編後,裝甲兵師前瞻計畫才定案:
1. 戰車營與裝步營編制為足額四營,減額三營。
2. 戰車營、裝步營之勤務連增設迫砲排。
3. 戰車營、裝步營之勤務連搜索排改為偵察排。
4. 戰車均換裝為M41型,裝甲人員運輸車改為M59型。
5. 搜索營改編裝甲騎兵營。
6. 裝甲工兵營橋材改用M4A2鋁質浮橋。
7. 輜重指揮部改編為支援指揮部。

前瞻裝甲師組織系統表.jpg

前瞻裝甲師編制戰車為M41、裝甲車為M59,營級單位有3個戰車營、3個裝步營、4個裝砲營,還有搜索、裝甲工兵、兵工、衛生營各1,全師員額8980人。

裝甲第1、2師於54年1月5日分別在新竹湖口、台中清泉崗改編為前瞻裝甲師(另有資料為裝1師於54年4月、裝2師於54年5月改編)。兩個裝甲師改編主要在組織調整,主戰裝備的M41戰車並未全數完成換裝,全師編制191輛,裝1師有168輛、裝2師只有95輛;也沒有編制表中的M59裝甲車(後改為M113裝甲車),仍使用原有的半履帶車與輪型偵察車作為「代用裝備」;M7 105自走砲車全師編制72輛,裝1師有53輛、裝2師只有37輛,也是要以代用裝備補足。

民國57年首見M113(國家文化資料庫)-2.jpg

民國57年光華演習的M113裝甲車地面分列式(國家文化資料庫)。前瞻裝甲師編成時編制裝甲車為M59(後改為M113),但全部以舊式輪型裝甲車代用,54年下半年第一批軍援的46輛M113裝甲車抵台,編入裝1師裝步111營。

 

arrow
arrow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