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案改編     

民國56年5月24日,蔣中正總統手訂「建軍綱領」,國防部依其要旨,於57年2月21日令頒「建軍計畫構想」,這是三軍全面的改編,定名為「嘉禾案」。

 

005-010100-00096-001-007a.jpg

民國56年5月24日,高齡81歲的蔣中正總統在時不我與的急迫感下,以「絕對機密」的最高保密層級,將親筆手訂「建軍綱領」交國防部研處。(原件收藏於國史館「總統副總統文物檔」。)

 

「建軍綱領」不是完整的論述,而是手扎筆記的彙集,格式參差且詳簡不一,甚至相當雜亂。內容涵蓋兵學原理、建軍目的與程序、三軍整編、國防科技發展、軍工建設及武器自製、人事與預算制度改革等。陸軍相關項目比較詳細具體,甚至還有基層連隊的伙食改革,海空軍與其他範疇則多為條列式綱目。

依照總統「建軍綱領」精神要旨,經過7個月研議,57年2月國防部陳報「國軍建軍計畫」,這是政府遷台後規模最大的建軍計畫,包括精神建設、制度革新(人事、情報、作訓、後勤、主計、軍法等)、部隊建設、國防科學與兵工生產等四大建設。奉總統核定後,2月21日國防部頒佈「建軍計畫構想」,代號「嘉禾計畫」(嘉禾案)。

「嘉禾計畫」其中陸軍的部隊整編部分,要到58年5月才全部定案。陸軍依此建軍計畫,將常備步兵師從20個減為18個(第32師及第41師改編為預備師),並廢除「團」之編制,將步兵師分為1個裝步師(3個裝步旅)、12個重裝師(3個步兵旅)、6個輕裝師(5個步兵營)三種編制。陸軍經過嘉禾案整編,戰術思想及部隊組織大幅調整、武器裝備換裝,堪稱攻勢戰力最強時期。

58年11月15日,第10師(師長王興詩)依嘉禾案輕裝步兵師編制改編完成,下轄5個步兵營、1個砲兵營、1個支援營,師部直屬師部連、工兵連、搜索連、通信連及憲兵排:另撤銷3個步兵團部,增加有1個編制只有6名軍官的步兵指揮部,為旅級之指揮機構,其下無編制單位,戰時視任務需要再予編配。全師滿額編制5,811員,平時(減額)編制4,597員(編制員額之後有多次小幅度修改)。

 

210師五營制輕裝師編制.jpg

五營制輕裝步兵師後期的210師組織圖

 原來有3個團(9個步兵營)及砲指部(3個砲兵營)的第10師,因為大幅減少單位及員額,除師內自行調整外,還要撥出2個步兵營與2個砲兵連。經上級第一軍團抽籤,步1營及砲兵第2連撥給第68師,步2營及砲兵第5連撥給第93師。

60年2月金湯一號演習,第10師將宜蘭防務移交第17師49旅,全師進駐花東地區(師長陳清琪)。

 60年8月黃崗演習,第10師再次駐防澎湖(師長杜平廣),駐澎湖期間全師M1步槍換裝為M16A1步槍。

 62年9月與第46師換防,從澎湖返台進駐台中谷關。

 

山地戰實驗部隊(山地實驗營)

本節資料主要引自王玉麒先生撰 明德專案:德國軍事顧問在台工作史實」,謹此致謝。

民國60年代初期,邀請德國退役高級軍官來台擔任顧問的「明德專案」之下,計畫建立山地作戰戰力的「進德案」,以3年時間從連至旅編成山地作戰部隊。然而 當時陸軍高層普遍觀念,認為現有輕裝師都已定期進訓山、寒訓基地,足以擔任山地作戰任務,對於是否成立專責的山地戰部隊,頗有不同看法。

  在德國顧問克萊培指導下,民國62年由輕裝46師一個加強步兵連,擔任先導實驗部隊,在谷關山訓中心進行4個月編訓。過程中發現:

1.    現有輕裝步兵缺乏個人與團體山地裝備,在中高海拔山區「生存及運動都成問題,更遑言作戰」。
2.    缺乏火力與機動力編裝,無法有效發揮戰力。
3.    缺乏山區後勤運補能力,無法持續作戰。

結論是輕裝師「充其量可擔任困難地形(起伏地)作戰,但絕無法勝任山地戰」。

畫刊158輕裝師山訓-2.jpg

陸軍6個輕裝師都須定期接受山訓,但德國顧問認為,由於缺乏專業設備及編裝、訓練,輕裝師不足以擔負山地作戰任務。(圖片來源:中國陸軍畫刊158期,民64年8月)

62年4月「蘭花一號」演習,由結訓的實驗連進行山地連防禦演練,陸軍總司令于豪章親率陸總部、陸訓部、野戰部隊營長以上百餘名軍官到谷關,全程徒步隨「進德連」演習。演習後檢討,達成有必要成立山地部隊的共識,這其中于豪章的支持有決定性影響。

63年德國顧問克萊培再次來台前,原來46師的山地實驗連已隨該師移防澎湖,所以改由剛從澎湖移防回來的輕裝第10師(師長張兆鈞),指定步3營(營長時清泰)於62年9月先行進駐谷關,配屬師砲兵第40營第3連,工兵、通信及人力運輸各一排,編組為加強山地營。並調整營、連、排、班長各級幹部,實施先期訓練之後,63年1月中旬至5月中旬,再由德國顧問指導訓練4個月。

 步3營在德國顧問指導下,進行連排戰術與實驗編組。為適應山地森林地形,步兵連取消在密林中無法發揚火力的60迫砲組,而改採「四三制」(4個排每排3個班)或「三四制」(3個排每排4個班)兩種編裝;砲兵連原有4門42迫砲,也改成2門42迫砲(後改配120公厘迫砲)、2門75公厘榴砲,以實驗何種編裝最適合山地作戰;營部連搜索排則接受高級登山訓練,使其具備高山搜索與嚮導能力。

63年4月22至24日,步3營經過大半年的訓練後,於谷關進行「蘭花二號」山兵營攻擊演習,由輕裝第9師的一個連擔任假想敵紅軍;演習中還特別安排直升機運補課目,考驗成軍不久的陸航直升機部隊山區作戰與地空協調聯絡能力。總部則由副總司令馬安瀾(第10師823砲戰時的師長)帶隊視察。

 演習採半計畫統裁進行,雙方均有自由行動空間,步3營過於輕敵,兩次攻擊失敗,甚至遭紅軍設伏,但德國顧問認為失敗經驗更為可取;副總司令也只乘車至定點看了最後半天的演習,未能體會山地作戰之特殊性。

山兵營實驗結束,德國顧問建議以步3營為基礎,成立直屬於陸軍總部的獨立山地旅,並配以直升機中隊(12至14架)。在于豪章總司令的支持下,山地作戰部隊實驗計畫繼續進行,並預定第10師全師將在3年內完成訓練,改編為山地旅。

 然而大力支持成立山地戰專責部隊的于豪章總司令,不幸在63年12月27日視察昌平演習時,直升機失事重傷癱瘓(該次空難不幸殉職的多位將校中,苟雲森、陳清琪兩位將軍都曾擔任過第10師師長),由第一副總司令張國英代理,3個月後正式去職,由第二副總司令馬安瀾接任。實驗中的山地作戰部隊,雖然仍依照計畫推動,但失去高層支持已後繼無力。

64年初,步3營經過訓練與驗證,配合任務需求修訂編裝表,總部也撥下山地專用裝備。其中登山鞋、背包、登山索、可當睡袋的防寒大衣與山地專用擔架,還是專案進口的高級裝備。全師改編為山地旅的計畫,則將在下半年完成。德國顧問克萊培也第三次來台,繼續指導步3營進行「蘭花三號」山兵營防禦演習及「蘭花四號」山兵營攻擊演習。

為準備全師改編為山地旅,第10師舉行「眉原演習」山地旅戰術推演,以訓練全師幹部山地作戰基本觀念。因總司令易人,第10師僅指派出身陸軍航空部隊的中校副參謀長馬登鶴擔任演習旅長,推演後也無進一步動作。64年5月德國顧問克萊培離台前,面見參謀總長賴名湯時,仍強調建立山地作戰部隊的必要。

但是山兵營實驗結束後,步3營奉命歸建,隨即繳回專用裝備,恢復原編裝與勤務,與其他步兵營一樣,繼續下基地營測驗、為民助割等任務。

成立山地旅的計畫不了了之,應不只是因為總司令換人,國際環境改變,導致建軍備戰政策轉向,由攻勢作戰轉為攻守兼備的戰術思想等等,都影響是否成立專責山兵部隊的政策考量。


65年1月1日,三軍各部隊全部同時更改番號,第10師改番號為第38師(師長張九經)。

---------------------------------------------------

上一篇:步兵第10師—駐防澎湖、馬祖(https://andro0918.pixnet.net/blog/post/230469177-%e8%ba%8d%e9%a6%ac%e9%a9%83%e9%a8%8e-%e5%85%89%e6%ad%a6%e4%b8%ad%e8%88%88%e2%80%94%e9%99%b8%e8%bb%8d%e6%ad%a5%e5%85%b5%e7%ac%ac210%e5%b8%ab%28%e5%85%ab%29%e6%ad%a5%e5%85%b5)

下一篇:步兵第10師--再戌金馬(https://andro0918.pixnet.net/blog/post/230475333-%e8%ba%8d%e9%a6%ac%e9%a9%83%e9%a8%8e-%e5%85%89%e6%ad%a6%e4%b8%ad%e8%88%88%e2%80%94%e9%99%b8%e8%bb%8d%e6%ad%a5%e5%85%b5%e7%ac%ac210%e5%b8%ab%28%e4%b9%9d%29%e6%ad%a5%e5%85%b5)

arrow
arrow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