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沒有寫錯,是「陸軍海戰隊」,不是「海軍陸戰隊」。

 

中國陸軍畫刊5707-1船舶連

    有圖有真相,不是我唬爛的,陸軍總司令部出版「中國陸軍」畫刊專題報導標題就是「陸軍海戰隊」。(圖片來源:中國陸軍畫刊,民57年7月。)

 

    民國69年5月27日早上AP艦到了南竿馬港外下錨,天氣晴朗風平浪靜,很美的天氣與風景,是我對馬祖的第一印象。

 

    那時福沃尚未填海建港,到南竿的船幾乎都泊在馬港,馬港只有沙灘,沒有碼頭可靠岸,除了原來就是設計用來搶灘的平底運輸艦(中字號、美字號),其他船要由LCM接駁上岸;服役期間從莒光往來南竿三次,上下船也是LCM接駁,20個月後退伍返台,還是從LCM接駁上AP艦。奇怪的是LCM上操作的阿兵哥都是穿陸軍草綠服。

 

1380381516-4245967384馬港LCM

馬祖南竿馬港灘頭的LCM小艇隊,或許是幾十年來馬祖唯一沒有改變的畫面。 

 

  退伍後才知道,陸軍也是有船的,南竿LCM那是陸軍433船舶運輸營船舶連。陸軍不但有船,而且還有不少船。陸軍作戰要越洋登陸搶灘,遇到江河湖泊也要跨越前進,所以要有船,二次大戰美國陸軍「水上載具」的數量,還遠遠超過美國海軍。

   民國90年初,退伍後第一次回馬祖,住在馬港招待所,窗外沙灘上停的仍然是LCM與LCU,卻換成穿著藍灰色工作服的海軍在操作,馬港招待所旁三層樓房門口掛著「海軍小艇中隊」的銜牌。

馬港小艇隊

  民國80年馬祖南竿馬港海軍小艇中隊大門(感謝軍友阿丸的照片)。

 

    查了資料,原來早在民國74年陸軍「船舶運輸營」就裁編了,全部裝備都移交給海軍。

 

機械登陸艇(LCM)連

   大陸時期不清楚,來台後的檔案中,民國42年出現陸軍第一、第二運輸港口船舶連的資料。民國44年原屬聯勤的船舶連移編給陸軍,因而陸軍船舶營成立時間可能是44年,以基隆大沙灣為駐地,隸屬陸軍供應司令部。同一時期,陸軍軍醫署有一個衛生船舶隊,也是44年從聯勤移撥。

 

DSCN7520-1

民國44年的整編中,聯勤將船舶連移交給陸軍,這是聯勤所保存的船舶連老照片。(圖片來源: 聯勤創制55周年專輯,民90年8月。)

 

    46年第一、第二運輸港口船舶連更名陸軍運輸船舶第一、二連,後來再改番號第391、392運輸船舶連;47年陸軍獨立衛生船舶連改編為陸軍獨立醫療連。

     48年陸軍392運輸船舶連(LCM)進駐馬祖接替海軍小艇隊任務,但仍歸馬祖海軍巡防處指揮與管制,並由海軍協助維修及訓練(51年1月船舶連收回自辦),並與在基隆的391連每隔6個月(後來改為9個月)相互輪調。

 

中國陸軍畫刊5907-1船舶連

  

中國陸軍畫刊5707-3船舶連40砲-2

LCM艇上原來只有30機槍,駐防馬祖南竿及東引的陸軍船舶連,由於經常往來各島間運補,極可能遭共軍砲艇突襲,因此加裝50機槍及40機砲以提升火力。(圖片來源:中國陸軍畫刊,民57年7月及59年7月。)

 

    50年研擬增設2個運輸船舶連及1個港口運輸勤務連。

     52年5月船舶營正式編成第三個連,第393運輸船舶連。  53年4月船舶營改番號為「陸軍第433運輸船舶營」所轄3個船舶連改番號為4321、4322、4323連。

 另外還有430船舶保養廠(後改編為430船舶保修廠),負責陸軍各式船艇保修工作。

勝利之光5802-1陸軍船舶營

 LCM連第4321連艇身編號1XX、第4322連2XX…。圖中為4322連的LCM,中間那艘編號2549不知是何單位。(圖片來源:中國陸軍畫刊,民58年2月。)

2022/05/10補充:感謝前輩網友指教,上圖中的2549號LCM之所以會出現在4322連(船二連)的編隊中,是因為4322連在輪駐馬祖時,有一艘LCM在東引中柱島遇颱風沈沒,所以由430船舶保養廠派出2549號支援船二連。

 

    53年12月成立4324運輸船舶連及4306港口運輸勤務連。433船舶營共轄4個運輸船舶連。

 

畫刊40毋忘在莒運動船舶營LCM.jpg

53年LCM連政治教育課程。(圖片來源:中國陸軍畫刊,民53年12月。)

畫刊86船舶連196810.jpg

畫刊83船舶連.jpg

 57年的LCM連,拍攝地點可能是基隆。(圖片來源:中國陸軍畫刊,民57年7/10月。)

 

    57年船舶營整編,將兩棲駁運車連編入船舶營,下轄2個運輸船舶連及3個駁運車連:4321、4322運輸船舶連,4323、4324、4325駁運車運輸連。其中4325連為大拉克連。

中國陸軍畫刊5907-2船舶連-2

民國59年7月的中國陸軍畫刊,大喇喇的寫出整編後的船舶營番號、裝備種類、隸屬單位。

 

中國陸軍畫刊6102-2四五港口司令部及船舶連2

 這張民國61年7月中國陸軍畫刊上船舶營照片,左後方LCM編號是T407,應該是屬於4324連。但4324連在57年的整編時,已經改為駁運車連。究竟為何?有待查證。

 

駁運車(LARC)連

    水路駁運車又稱拉克(LARC),前身是美軍二戰期間使用的DUKW(俗稱Duck鴨子)六輪水陸兩用車(由GMC兩噸半載重車改裝),總共生產超過20000輛。陸軍在抗戰後曾由二戰美軍剩餘裝備中獲得DUKW,撤退台灣初期仍在使用,不過是編在裝甲兵旅,而不是運輸單位。

 

裝校校史館DUKWDuck鴨子六輪拉克

 裝校校史館陳列照片中的DUKW。DUKW雖然沒有裝甲,但是當年還是當裝甲車用。裝甲兵旅的DUKW後來可能隨水陸戰車大隊的LVT一併移交給海軍陸戰隊。

  

    駁運車連的水陸駁運車有兩種,LARC-V(又稱小拉克)及LARC-LX(大拉克)。大拉克原來名稱是BARC(巴克),1960年美軍改型號為LARC-LX,國軍也隨之改稱。

  

中國聯勤月刊6610-2小拉克

     LARC-V (Lighter, Amphibious Resupply, Cargo, 5 ton)長10.7公尺、寬3公尺、高3.1公尺,空重8.6公噸,載運容量20人或5公噸貨物。國軍編號LARC-5(拉克5型),取其載重5噸之意。(圖片來源:中國聯勤月刊,民66年10月。)

 

勝利之光6404-1大拉克 中國陸軍畫刊5912-1大拉克

小拉克不小,大約是一輛兩噸半載重車大小。大拉克真的很大,原來型號是 BARC (Barge, Amphibious Resupply, Cargo) ,1960年改稱LARC-LX (Lighter, Amphibious Resupply, Cargo, 60 ton)。長19.1公尺,寬8.1公尺,高6公尺,空重100公噸,一車編制8人,載運容量200人或60公噸車輛、貨物或1輛M41戰車。國軍編號LARC-60(拉克60型)。(圖片來源:勝利之光月刊,民64年4月。)

 中華民國國軍民60年-大拉克-3

大拉克4個巨大的輪子,直徑為9英呎(約270公分),比一個成年人還要高出一大截,提供龐大車身的浮力。 (圖片來源:「中華民國國軍」畫冊,國防部總政戰部出版,民60年1月。) 

 

民國47年10月29日及11月30日美援8輛BARC分兩批運抵台灣,陸軍制訂中文名稱為「水陸駁運車」,當時是為了金門823砲戰運補所需,從駐琉球的美軍裝備中緊急調撥。(109年4月16日補充: 感謝軍友蘇兄指教,據83年1月的陸戰隊月刊"兩棲駁運車"專輯所載,大拉克是823砲戰時美軍從菲律賓馬尼拉調撥而來。 https://dadanono458.pixnet.net/blog/post/120377224 )

 

大拉克823戰役文獻彙編

 BARC兩棲駁運車首批四輛於民國47年10月29日運抵桃子園海灘,30日由陸軍總司令彭孟緝上將、陸戰隊司令羅友倫中將與美軍顧問團團長杜安上將聯合主持移交。曾參與金門八二三砲戰之後運補八吋榴砲登島的任務,金門為迎接BARC還特別在料羅灣搶建5座巴克掩體。(圖片來源:八二三戰役文獻專輯,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民83年。)

 

為了配合引進BARC,陸軍於47年11月成立「水陸駁運車運輸大隊」進行訓練,48年3月結訓,4月訂頒編裝表,正式名稱為「水陸駁運車運輸隊」(通稱BARC巴克隊),分為2個中隊各4輛。完成成軍訓練後,48年5月14日第一中隊自力航行到金門開始執行離島運輸與船岸駁運任務,每月運量約1000-1500噸,並每6個月與第二中隊輪調。50年3月國防部令將所有駁運車調回台灣,另以海軍LCM機械登陸艇17艘接替,4月15日駁運車隊由海軍新接收的LSD東海艦運回(代號麒麟演習)。

強大的陸軍民國49年-大拉克駁運車

 大拉克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機密裝備,民國49年首次出現在官方刊物時,只有一張模糊不清的遠照。(圖片來源: 強大的陸軍,陸軍總司令部出版,民49年。) 

 

   民國50年駁運車隊撤回台灣後,陸軍341水陸駁運車隊只有4輛LARC,另外4輛應該已歸還美軍。

BARC車體太大噸位太重,不要說當年,台灣現在的橋樑道路都無法負荷,所以借用海軍左營基地西碼頭游泳池左側空地停放,並逐步建設相關維修保養設施(後來遷至左營桃子園營區)。LARC返台後,就近在左營港區及附近沙灘操課,並與海軍船塢登陸艦(LSD)共同演練裝卸載,也曾多次前往金門參加兩棲演習。

民國51年國慶閱兵(復華演習)原計畫將LARC納入車輛分列式編組,預定先以海軍LSD載運至淡水河入海口,LARC自行泛水沿淡水河逆流而上,在台北市大龍峒一帶登陸,行駛至總統府附近集結處參與閱兵。但實地勘查後發現LARC實在太大太重,如要在台北市街道行駛,需要加固與淨空路面、橋樑、拆除路燈招牌等障礙,事後還要復原,預計花費400萬元(換算今日幣值約近億元),終於作罷。該年閱兵後來也因其他因素考量而臨時取消。

中華民國國軍民60年-大拉克-1

大拉克成軍以來,就一直借用海軍左營軍港為基地。(圖片來源:「中華民國國軍」畫冊,國防部總政戰部出版,民60年1月。) 

 

 

中國陸軍畫刊5112-1大拉克中國陸軍畫刊6410-2大拉克車-1  

大拉克載重60噸,可以載運戰車等大型裝備或是一整個全副武裝的步兵連,不論水上陸上,都是當時陸軍載運能力最高的機動載具。(圖片來源:中國陸軍畫刊,民51年12月、民64年10月。)

 

    陸軍曾有過多少輛大小拉克?目前看到的資料,大拉克只有4輛。小拉克則於民國61年自越南美軍共接收34輛LARC-5,經整修併裝成14輛,並於64年改編為陸軍4324駁運車連,隸屬陸軍船舶營。不過依資料所示小拉克最多時曾有2個駁運車連,而且早於民國50年代就已成立,所以數量應不止於此。

     53年核定「水陸駁運車運輸隊」番號修訂為陸軍439水陸駁運車運輸隊。    56年計劃經由軍援擴編2個輕型駁運車連。

     57年駁運車隊與433船舶營併編。

 

     63年陸軍433船舶運輸營有3個LCM船舶連,營部在基隆港東岸三沙灣,1個連在基隆(整訓與大修),1個連分遣澎湖、蘭嶼,1個連駐馬祖(分遣東引4艘),每連16艘,每艘編制8人。大拉克連則一直都在左營,小拉克駁運車連至少有一個連在基隆。

   

 船舶營裁編

    民國74年8月國防部同意陸軍所呈船舶營及船保廠精簡案,10月1日陸軍運輸署第433船舶運輸營及船舶保修廠正式解編,解編前船舶運輸營有營部連,3個LCM連、2個LARC連,共6個連:

             1. 陸軍433船舶運輸營原有任務悉由海軍接替;陸軍430船舶保修廠裁撤。(2022/05/10補充: 感謝資深前輩指教,430船舶保修廠原為430船舶保養廠,具有LCM-3、LCM-6、LCM-8及M-5突擊快艇與P-42突擊快艇、LSR突擊快艇等船艇的五級維修能量。民國74年10月裁撤後編入陸軍運輸基地勤務處(駐地台南),改編為運輸裝備保養廠,專攻陸軍航空兵地裝維修(拖車頭、外電源車、飛機維修梯等)、軍用運輸貨櫃研製、陸海空聯勤堆高機(叉動車)、陸軍各式突擊快艇等五級維修。81年精簡案時,海軍及軍事情報局都希望納編運保廠,但是最後仍留在陸軍,81年12月併編到陸軍汽車基地勤務處,成立特種車輛維護所,專攻叉動車(堆高機)與V-150的五級翻修工作。)

          2. 營部及營部連、3個船舶運輸連(4321、4322、4323連)全部38艘LCM機械登陸艇,編制員額349員中的196名員額,一併移交編入海軍小艇大隊(基隆、馬祖等地移編),海軍小艇大隊擴編為8個中隊。

  

勝利之光9611馬港小艇隊陸軍船舶連-1

 勝利之光月刊民國96年11月馬祖海軍小艇中隊專題報導。

 

         3. LARC-5、LARC-60各一個連,人員(136員)及所有裝備全部移交海軍陸戰隊651團。小拉克4324連13輛LARC-5於74年9月18日移防左營後移交,大拉克4325連4輛在左營桃子園現地移交。海軍陸戰隊651登陸戰車團編成駁運車第1連(LARC-5)及駁運車第2連(LARC-60),79年3月1日兩個連合併成651團直屬駁運車連,當時只剩下7輛小拉克,2輛大拉克,86年全部除役。

 

勝利之光7604-小拉克

 

中國海軍8310陸戰隊駁運車連小拉克A.jpg

中國海軍8310陸戰隊駁運車連小拉克.jpg

中國海軍8310陸戰隊駁運車連大拉克.jpg

移交給陸戰隊後的大小拉克演訓照片。(圖片來源:勝利之光月刊,民76年4月;中國海軍月刊,民83年10月)

 

拉克車號-1(建國百年陸戰映像2010版)

 左營陸戰隊司令部(忠誠營區)展示的大拉克。(圖片來源:建國百年陸戰映像,民99年。)

 

小拉克2

 陸軍成功嶺基地展示的小拉克,已改成陸戰隊塗裝。

arrow
arrow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