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38年底共軍席捲大陸,國軍除了浙江、福建、廣東沿海島嶼,大陸本土只剩西南的西康、雲南幾萬辛苦掙扎求生的部隊。撤退到舟山、台灣、海南各島的雖然還有幾十萬部隊,大都是潰敗重建,士氣渙散械彈不全補給無著,幾無戰力可言。若不是共軍缺乏兩棲作戰的裝備與訓練,在金門與登步吃了兩場敗戰,內部又有大量的新佔領區問題要處理,台灣早已不守。

 人心惶惶朝不保夕之際,老蔣總統喊出:「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口號以振奮人心。從此年年的國慶文告、元旦文告及重要講話,無不一再重複「反攻大陸」之志。

 年年都說是反攻準備年、反攻勝利年,反攻大陸終究未曾實現。然而今天說老蔣的反攻大夢是騙局,是集權統治台灣的藉口。老蔣真的是作夢嗎?

 在民國13年擔任黃埔軍校校長前,老蔣只是國民黨的一個年輕後輩,論聲望資歷排名,遠遠落後於黨內諸多大老之後,職位是有名無實的粵軍參謀長,更無實力可言。但是不到兩年,打垮廣東軍閥,聯合廣西桂系開始北伐,民國17年結束開國以來10多年的軍閥割據,完成全國形式上統一,前後也不過4年。接下來10年,弭平各地軍頭反抗、五次圍剿共軍,成為實質的全國領袖;再來是領導抗戰,8年苦撐到日本投降。要說「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統戰陰謀」,這20年老蔣玩得淋漓盡致,政治手腕大大優於其軍事才能。

 如果老蔣只是許多人口中的「清幫混混」,豈能有如此大本事?這樣的人會不知道以台灣一島之力反攻大陸是癡人說夢?

 老蔣說反攻大陸要「七分政治、三分軍事」,這話不是隨便喊喊的口號。

 民國37年5月「柏林危機」,美蘇兩大集團正式決裂,冷戰就此開始,40年間世界幾次逼近全面核戰邊緣,而韓戰、越戰與多次中東戰爭與衝突,都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如今說老蔣想重演二次大戰美國參戰而打敗日本,藉第三次世界大戰而反攻大陸是在作夢,實在是以今非古的事後諸葛亮。

 民國39年6月底韓戰爆發,促不及防的駐韓、駐日美軍被打的節節敗退,才幾個星期,就只剩朝鮮半島最南端的釜山周邊一小塊沒有被北韓攻下。駐日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曾想要國軍參戰救急,老蔣也想趁此機會反攻,準備派出當時戰力尚稱完整的52軍3個師,接受美軍裝備與補給後,開赴韓國戰場。但這只是麥帥個人想法,華盛頓不支持,所以並未成真。

 但是韓戰也讓美國人知道,共產主義的擴張已迫在眉睫,美國以「圍堵」戰略,從北美到歐洲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向東經土耳其到亞洲,沿著中南半島、菲律賓、台灣、琉球、日本、南韓,構築一條軍事同盟防線。

 民國40年起美援恢復,撤退來台的殘破國軍部隊元氣漸復,西方國家結盟反共的國際局勢也有利於台灣。反攻大陸既然不是單憑台灣之力可以完成,那就要藉力使力,不但要「待機」,更要「創機」。而機會來臨時,手邊要有可以馬上可用的力量,才能制敵機先。

                       

勝利之光4507-4賀蘭演習-1

 民國45年「賀蘭演習」,取自岳飛滿江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之反攻作戰演習。來源:勝利之光月刊,民45年7月。

 

前面扯了這麼多,是在為這篇主題舖梗。

 民國46年12月,在老蔣總統指示下,國防部簽報「雷霆計畫(陸軍編組地面機動部隊)」構想(國史館所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建立一支隨時可作戰的戰略兵力;總統並指示,外島部隊及裝備不參與編組。

 「雷霆計畫」目地是建立可「出國作戰或突擊大陸」的戰力,在當時國內外環境下,這兩個狀況都有實際發生的可能。

 初期先以1個軍3個步兵師及1個陸戰隊師編成,待命機動。裝備依編制100%編足,考慮境外作戰損失補充不易,人員還要超編10-20%,並增配戰鬥支援及勤務支援部隊。

 第一個雷霆計畫的步兵軍將於民國47年1月1日,由第1軍及所轄第34、46、58等3個師及陸戰1師,並增配軍團所屬戰鬥支援及勤務支援部隊組成。

 之後編成的第二個軍是第9軍(41、84、92師);第三個軍則為第3軍(26、33、81師)。

                           

中國陸軍畫刊5101-4空運訓練-3-1

  空運裝載是境外作戰必須的訓練,但當年國軍空運能力相當有限。來源:中國陸軍畫刊,民51年1月。

 只是當時步兵的軍、師並不具有現代化聯合作戰能力,據國防部所簽之評估意見,第一個軍編成時,須抽調所屬軍團一半的砲、工、通、運、經等單位編入,才能有足夠戰力。第二個軍編成時,軍團所屬支援部隊幾乎全部抽調外,還不足6個支援單位;第三個軍編成,則南北2個軍團及陸軍總部直屬後勤單位,即使全部納入編組,也還缺27個支援單位,且本島其他部隊的後勤能力將全部停頓。

 更有甚者,21個常備步兵師中,扣除不納入雷霆計畫的外島(金、馬、澎)部隊,本島還有12個半步兵師,一旦雷霆計畫3個軍全部出動境外作戰,本島防衛只剩3個半戰力有限的步兵師。

 在當時條件下,雷霆計畫顯然是在畫一個大餅,婉轉的告訴總統此計不可行。但總統既然有指示,還是要有個交代,所以國防部提出建議事項:

  1. 為維持本島戰力,雷霆部隊(應美方要求)動用前,或第一個軍出動之初,協調美方提供成立同樣規模部隊的全部裝備及員額預算支援。
  2. 所有戰耗由美方足額補充。
  3. 成立第一個軍時,美方支援1個預備師編實之裝備與員額預算,以供該軍戰耗補充。另外還要成立1個補充兵營(4個連)及1個「外科手術組(野戰醫院)」,以維持長期戰力。

 

 老蔣是聰明人,當然看得懂國防部想要說的是甚麼,民國47年5月國防部函令雷霆案停止進行,改配合前瞻計劃辦理。

 到了民國47年底,美軍顧問團基於美國全球戰略的考量,建議將首批完成前瞻計劃改編的3個前瞻師(19、34、84師)與第2軍軍部( (第2軍原為登步之役立下戰功的67軍,也是41年第一個接受美軍顧問團訓練的軍) ),加上陸戰1師編組為「精選軍」,擔任台灣本島的戰略機動預備隊,其不足之裝備由金門調回的師抽出補實。

                  

勝利之光4703-1戴克-1

 駐韓美軍總司令戴克上將參觀進行前瞻師改編訓練中的步兵第19師。來源 : 勝利之光月刊,民47年3月。

 

 美國軍援自由中國的本意,是平時有足夠的自衛能力,戰時則為美軍西太平洋防線的一部分。在冷戰局勢緊繃的當下,老美協助國軍建立可立即投入戰場的快速反應部隊,乃是必要之舉;對國軍來說,能有美援支持編組可隨時攻擊大陸的軍力,當然是求之不得。

 48年4月30日總統指示:「以陸軍優先實施前瞻改編之步兵19、34、84師為戰略機動部隊,不參加外島輪調。」國防部依總統指示,將此3個師編組為「精選軍」,計劃代號「精武」。

                  

中國陸軍畫刊5002-1吉普車裝七五砲-1

    經前瞻計畫改編的步兵師火力及機動力大幅增強。來源 : 中國陸軍畫刊,民50年2月。

 49年3月,國防部上呈總統,精選軍所屬的3個師在本島已超過3年,在其之後改編的4個(32、92、81、26)前瞻師,在完訓後均已輪調外島。為使勞逸平均、磨練戰力,建議將此3個師漸次解除精選軍任務,輪調外島,而另以完訓之其他前瞻師補入精選軍。

 同年4月2日,總統在軍事會談指示,同意解除精選軍之固定編制,改為各師輪調;同時也同意國防部俞大維部長所提:「精選軍名稱最好不用,因前瞻裝備一律,無所謂精不精選,為免影響其他部隊士氣,似可改稱為『戰略機動軍』。」之後為保密,該軍以計畫名改稱「精武部隊」或「精武軍」。

民國51年11月精武部隊進行「武穆演習」,當時輪值的部隊為第2軍及33、68、81三個師。

 民國54年之後,精武計畫或精武軍的名稱逐漸消失,可能是併入反攻大陸的「國光計畫」,但一直有一支由國防部參謀本部直接掌握,規模大約1個軍的戰略總預備隊繼續存在,在不同時期由步兵師、陸戰師、裝甲師(旅)與特戰部隊輪派單位編組而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