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戰終獲光榮勝利,戰士當可解甲歸田,另謀別圖。」(先父自傳)




 




抗戰勝利後,復員工作百廢待舉,裁軍尤為首要。八年戰爭民窮財盡,國家財政瀕臨破產,已無能力負擔龐大軍費。所以在民國35225日,國民政府與中共簽訂「整軍協定」前,國軍已開始進行編遣,爸爸就是在352月底離開軍隊,以中尉階級退伍,時年30歲。




 




從民國251月考入稅警總團教導隊,到35228日編遣復員,總共10年又2個月。




 




抗戰八年,前3年半歷經3個部隊的步兵排長,從上海打到河南,再轉戰湖北湖南一帶,大大小小戰鬥也有10幾次,所屬單位多次傷亡慘重,甚至幾遭殲滅,爸爸僅有腿部負傷,得以倖存,實在是命大。




 




抗戰的後4年半轉任政工,動員民力支援作戰,算是相對安全。沒想到復員後才不到半年,再次穿上軍服,又是三年半的苦戰。                          




 




復員後到重投軍旅之間的5個月經歷,爸爸自傳中沒有交待,但應該是回到上海,看望多年不見的奶奶,記得爸爸曾說過,抗戰勝利回家時,最想吃的就是奶奶做的菜。姑姑記憶已經十分模糊,只記得爸爸從軍後都不曾回過家,如此算來應該有十年沒有見過奶奶了。




 




抗戰勝利後,政府大規模的裁減軍隊,對於投降的「偽軍」及東北「滿州國」軍隊希望收編的期望,也大多否決。國軍加上「偽軍」,數以百萬計的復員軍人生活無著,甚至無鄉可歸,此政策後來被視為一大錯誤。




 




當時政府裁軍也是不得不為,抗戰末期政府財政已是崩潰邊緣,幣值狂貶物價飛漲,若無美援貸款,國家早已破產,所以抗戰勝利後裁軍,降低軍費支出,是非做不可的事。原有部隊都要縮編遣散,又如何能納編投降的偽軍。




 




然而缺乏足夠的後續政策與經費,征戰多年,身無一技之長,家鄉人事全非的復員軍人,拿了為數不多的遣散費,就得離開軍隊自謀生活,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於是所謂「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爺幹八路」,讓中共撿了便宜迅速擴軍,成為日後勘亂戰事逆轉的原因之一。




 




老蔣退來台灣後,成立「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專責照顧退役軍人,還由長子小蔣親兼主任委員多年,就是要避免重蹈大陸失敗的覆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