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治軍嚴格著稱的郝柏村,從民國67年起,擔任兩任4年的陸軍總司令,接下來又當了破紀錄的8年參謀總長。不論是非功過,他對陸軍的改變與影響,絕對占有重要地位。

    會想到寫郝柏村將軍,不是因為認識他,也不是上將總司令與小兵之間,有過什麼樣的奇妙機緣,甚至我在服役期間見都沒見過郝總司令。只是單純的想記下這位在我當兵的絕大部分期間,擔任陸軍總司令的將軍,如何讓我這個不知隔了多少級的基層士兵,也感受到郝大將的威力。

 

 

            

    退伍前兩個月,郝升任參謀總長,蔣仲苓接任陸軍總司令,所以退伍令上的署名也換成蔣仲苓。這讓我有點不爽,我可是在郝伯伯麾下當兵,吃過苦頭的人,蔣仲苓?您哪位啊?

 

    郝伯伯手訂的「教戰總則」,曾經要求全陸軍背誦默寫,升任參謀總長後,更要求三軍官兵一起背,還要寫心得。18條條文又多又拗口,大家背得唉唉叫,背不過的不准放假,所以大家恨死郝伯村。但是,我不用背,沒有那麼恨。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課目八:刺槍術之基本刺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由民間熱心人士以具體行動表達愛台灣的「兩光五號後備軍人教育召集」,於四月中旬在南部某地舉行。接獲召集令之後備軍人,於動員令發布後,自備各式裝備、服裝,準時向指定地點報到。


 


    完成報到之受召人員,換裝及裝備檢查後,隨即進行各項操課。由於服役期間訓練精實,退伍後仍不斷自我要求,故能於短短20小時內,完成10餘項操練課目,形成堅強戰力。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政治是政治課的簡稱。

 

 我們這梯是一般兵,各種教育程度都有,星期四莒光日不看華視播的莒光日課程,而是上政治。政治當然有政治課本,封面依稀記得是「新兵戰士政治讀本」,大小約64開,正好放入草綠上衣口袋,一人一本、結訓交回。內容是很基礎的思想教育,以國小畢業程度編寫,文字簡單白話,似乎還有注音。

 

我那時用的政治課本不知何時編印的,但看來是民國60年代中期的版本,因為並沒有對當時已漸成氣候的「黨外」有所批判,更沒有之後的「三合一敵人」。

 

新兵甲級國語政治課本-1.jpg

找不到當年的政治課本,卻意外在圖書館中發現這本「新兵甲級國語政治課本」,沒有註明出版年月,推測大約是民國45-48年間,也就是依梯次徵集役男入伍服義務役的初期。

新兵甲級國語政治課本-2A.jpg

那時有許多新兵不會聽說讀寫國語,要從注音符號教起。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新訓中心大家玩的都一樣,所以這一篇純粹是流水帳,自己留個記憶而已。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從小運動就是我的弱項,尤其是臂力,入伍前標準的伏地挺身做不到20個,體能是我當兵前最擔心的事。只是不知道,在三教九流、臥虎藏龍的一般兵梯次中,固然有少數比我差的,但是絕大多數都比我強得多。一般兵梯次有九週可以操體能,我在體能上吃了不少苦頭,當兵前不知天高地厚、自以為是的臭屁,至此土崩瓦解。


        因為沒有比較,不知道本連算不算操得凶,不過以我這種肉腳,還真難過。


3000公尺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前些時間在後備軍友版上偶然提到,如果依據編裝表,本人當兵時的編制武器是「40榴彈槍」。但是一直到退伍,都沒見過,甚至到今天都沒聽過陸軍曾經配發過此種武器。

          此言一出,臥虎藏龍的軍友立刻有反應。阿丸兄替我考證,應該是美軍編號M7940公釐口徑榴彈槍;60砲長說他在幹訓班受訓時,看過步校編印的「40榴彈槍」準則(砲長知道我的武器直徑小於他602公分時,應該很爽);M2-4.2排長也貼上M79的清楚相片,讓我知道「無緣的」長相。真是肛溫阿!

   

        

            這就是我從來沒見過的「編制武器」M79  40公釐榴彈槍。感謝M2-4.2排長提供相片。

  

        於是想起當年看到的一句話:「有什麼打什麼,打什麼有什麼」。說到這句繞口令的由來,要從我國民革命軍自黃埔建軍以來的艱苦奮鬥說起,眼淚不知不覺就流下來了。

 

        想我國軍建軍80幾年來,武器裝備一直是七拼八湊,新的買不到,舊的不能丟,因陋就簡、勤儉建軍。有錢人家是先規劃設想下一場戰爭要怎麼打,然後研發戰術,再依照戰術的需要,去研發、製造新的武器裝備,這叫做「打什麼有什麼」;我們是先看手邊有什麼可用,再去想仗要怎麼打,所以是「有什麼打什麼」。瞭解嗎?當然不瞭解,當年我也是想了很久才參透的。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本文貼出後,承蒙許多先進指教,除已陸續修改內容外,對於個案的狀況,或是有待繼續追蹤查證的,請容我慢慢修改。

     國軍幾十來的軍官來源與養成途徑,可謂多如牛毛,本文僅記其犖犖大者,掛一漏萬實屬必然,尚請見諒與指教。

民國38年底,戡亂作戰大勢已定,國軍撤退來台。據台大鄭為元教授的考證,來台陸軍單位的番號,多達18個軍、58個師,但是絕大多數人員不足,武器裝備殘缺,一個師往往只有一個團的兵力。接下來的幾年,經過幾次大的整編後,陸軍大約有20個實兵師的規模,外加預備師、獨立的砲、化、裝兵等,以及各級補保、後勤單位,兵科學校等等,規模仍十分龐大。當年號稱60萬大軍,扣掉中央單位與海、空軍員額,陸軍大概有40多萬人左右的編制。

要維持60萬大軍的編制,並儲備反攻作戰動員幹部所需,如何獲得足夠數量與經驗的基層軍、士官幹部,一直是國防部幾十年來的頭痛問題。

軍官基本條件較高,且難以速成;同樣是軍官,基層連隊幹部與長期建軍骨幹的培養,也有不同層次的作法。在需求量大、來源又有限的情形下,陸軍基層軍官長期存在缺員的問題。(缺員有兩種,一種是「計畫缺員」,平時部隊只維持有限人力,如85%,動員時補足,目的在平時養兵少、戰時用兵多;另一種是因獲得不足,而造成的真正缺員。此處指後者。)

以下依年代概略分述不同時期的基層軍官來源,不是很精確,也缺少完整考據,大家參考參考,有錯的地方請指正,不要客氣:

 民國40年代:

此一時期,由於撤退來台的軍人中,軍官占相當大比例,部隊經過整編,出現大量編餘軍官。這些軍官多半是行伍出身,雖未受正規軍官養成教育,但具有相當作戰經驗,然而部隊併編後,又無足夠編制容納,如果直接遣散也十分可惜。於是編成幾個「軍官戰鬥團」、「軍官戰鬥大隊」這樣特殊的單位,從團長(大隊長)到班兵,全部都是軍官。「軍官戰鬥團」曾被派往金門,也曾參與舟山及大陳作戰。

 另外,也有許多軍官被編為「無職軍官」,顧名思義,就是沒有職務卻也沒有退役、仍具軍人身分的軍官。這些「無職軍官」可以在社會上自謀生活,規定要居住在軍營附近,部隊動員或作戰時,就要回部隊報到。「無職軍官」(俗稱「假退役」)也是一個奇特現象,一直到民國49(47?)年,國防部才將「無職軍官」辦理退役,同時運用部份美援經費,分3年(5年?)每年發給幾百元台幣的退伍金。

       然而,即使軍官的總員額足夠,但為保持基層部隊領導幹部的年輕精壯,仍需補充新血。民國40年代新進軍官來源大致可分為: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

        民國69312天剛亮就醒了,一夜沒睡好。爸媽應該也醒了,在房間裡沒出來,他們對這個兒子私自決定休學去當兵,一直無法理解,也很痛心。但是木已成舟,只能接受。一個人默默的出門,沒有與爸媽道別。

 


         集合地點在鎮公所,離家有一段路,時間還早,不坐車用走的。只帶了一個小旅行袋,裡面主要是一把刮鬍刀、信紙與一百個寫好收件人與地址的信封,身上大概只有幾百塊錢。入伍之後就是國家的人,衣食住行都給國家包了,什麼都不用自己帶,不是嗎?


       後來才知道真的不是,要用自己、花自己的地方還真不少。


 


           我是48年次,當時已是49年次的入伍年,所以在新店鎮1256梯次陸軍「二特及一般兵」常備兵入伍名冊中排第一。(一般兵徵調次序依照當初軍種抽籤的籤號順序,從年滿20歲的當年年初起,依該鄉鎮市分配到的每梯次入伍名額,依序發出徵集令。因在學或其他原因延期入伍者,延期原因消失後,優先列入最近之入伍梯次。)因為要回學校辦理延長休學,徵集令是我自己到鎮公所領的。上面寫的入營地點是新竹埔頂617旅,陌生的地名,有點意外。不是關東橋、車籠埔、成功嶺這些大家熟知的新訓中心。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如果依照時間序列,入伍新訓應該是最先該寫的,但是一直很猶豫。大家新訓中心的經歷都差不多,我也沒有什麼特殊,更沒有什麼可得意的,簡單說就是一個俗仔自以為聰明的摸魚日記而已。想了很久,還是寫了,主要的目的是趁還記得的時候,替自己留下些紀錄。不然這個以當兵為主題的部落格,獨獨缺了入伍新訓一段,也有點怪怪的。

 

        入伍新兵訓練中心的206617旅埔頂營區,正式名稱為日新營區(當年新竹市公車2路的終點站),早已走入歷史。大略的位置是在中山高速公路新竹交流道旁,如今的交通大學光復校區。民國971月重遊舊地,原來營區及教練場地,分別成為交大、清大的校區及新竹科學園區用地,地形地物完全改變,一點都認不出來。

   

在網路上亂逛,發現南部也有一個日新營區(照片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刻移除)。而且500障礙場還真像當年的埔頂,右邊的小路也與那時的清交小徑神似,所以就借用一下吧。

下面這張大約是民國75年照的,那是第一次回埔頂。營區當然進不去,只能在營區外的戰鬥教練場偷偷照,不敢照到操課中的新兵與教練場的設施,所以就成了這張沒有主題不知所云的相片。

 

                

猛沃營參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